字词 | 农业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业革命AgriculturalRevolution指内战以后的农业机械化。自殖民地时期以来,耕作方法几乎无变化。除了轧花机、钢制尖头犁和收割机外,农业机械几乎没有改进。内战后,美国在农业机械的发明和制造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1869年,詹姆斯·奥利弗生产了冷淬钢犁。其它发明有缠绕割捆机(约翰·F·阿普尔比,1878年)、耙片犁、圆盘耙、交叉行中耕机、播种机、干草堆垛机、撒肥机、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自动挤奶器以及冷藏车。将蒸气、电力、汽油等能源运用于这些机器大大增加了产量。1855—1894年间,生产—蒲式耳玉米所需的平均时间从4个半小时降到41分钟。同时,通过在虫害控制、垦荒、水利灌溉等方面进行教育和科研,推广科学种田,使得1860—1900年问的农业产量增加两倍。农业技术使“田间工厂”问世,使农业成为工业化经济。佃农、谷物分成制农民以及农业工人作为新型农业劳动力出现,这一农业上的进展为农场主、消费者和政府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参见农业问题。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nongye geming一般指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基础的过程。以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典型。通过圈地运动,封建所有制和氏族所有的土地转化为近代私有财产,消灭了小农制,使农民沦为雇佣劳动者,并使土地合并于资本,为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开创活动领域,在农村出现新的阶级对立关系。大批破产农民成为两种意义上“自由”的工人:一方面,他们脱离土地,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无产者;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任何一个资本家。农业中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器的使用,使农业劳动者发生过剩现象,然而这也为工业资本创造出国内市场。另外,也有把19世纪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的运用而引起的变化叫做农业革命的。 ☚ 圈地运动 普鲁士式道路 ☛ 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基础的过程,以英国的圈地运动为标志。通过圈地运动,封建所有地和氏族所有地转化为近代私有财产,消灭了小农制,使农民沦为雇佣劳动者;使土地合并于资本,为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开创活动领域,在农村中出现新的阶级关系。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器的使用,从而为工业资本创造出国内市场。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西方经济中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之交英国农业应用新的生产技术以使农业现代化的过程。采取的措施有:谷物轮种、改进牲畜饲养、使用农业机械、促进地区专门化、增加投资等一系列改进办法,为其农业增产及进一步使用新技术建立了基础。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一步采用新农业机器、改良土壤、更新农业化学制品如化肥、除草、杀虫等制剂,从而增加农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的占用。 ☚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农业基本建设 ☛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Agriculture Revolution(1)指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17世纪到18世纪,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相继取得政权,他们为了使农业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运用暴力大规模地剥夺农民土地,如英、荷、法、德等国先后发生的圈地运动,迫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无产者,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农业中生产关系的革变,引起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器的使用,奠定了资本主义农业的物质基础,造成了农业劳动者过剩,为工业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2)指19世纪以后农业生产商品化、机械化和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过程。如在美国,从1840年到1910年,农业由自给自足为主转向以市场销售为主的商品化过程,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从1910年到1954年,以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代替畜力机械的转变过程,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 ☚ 价格革命 谷物法 ☛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立基础的变革。17至18世纪,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相继取得政权。他们为了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如英、荷、法、德等国先后发生的“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迫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无产者,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器的使用,奠定了资本主义农业的物质基础,造成农业劳动者过剩,并为工业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指19世纪以后农业生产商品化、机械化和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过程。如在美国,自1840年到1910年全国农业由自给转向市场销售为主的商品化农业,称第一次农业革命;自1910年至1954年完成了以拖拉机为主要动力机械代替畜力机械的转变,并改进了一整套农业技术,称为第二次农业革命。再如,20世纪60年代在印度、菲律宾等国普遍开展的“绿色革命”,是引入现代农业生物手段的农业革命。 ☚ 农业剩余劳动力 绿色革命 ☛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一般指农业中资本主义创立基础的变革。以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典型。15世纪末期,随着羊毛出口的增长和毛纺织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流行起来。贵族圈占农民赖以生存的公共地,变为私有牧场,或自营或高价出租给大租佃农场主经营。18世纪,圈地运动变成了合法行动,大批独立小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和公共地,土地大部分集中到大地主手中,租给大租佃农场主经营。就是残存的小农,也在大农场的竞争和排挤下纷纷破产,大批农民沦为无业游民、乞丐和流浪者,英国统治者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帮助资产阶级把这些流浪的农民变成产业雇佣大军,接受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圈地运动破坏了中世纪的农业生产结构,成千上万的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广大农民被地主用暴力从耕地上赶走,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们到牧场或农场作农业工人,或到工厂当工人。土地合并于资本,为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开创了活动领域,在农村中出现新的阶级关系。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器的使用,从而造成农业劳动者的过剩,这又为工业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农民须用出卖劳动力的报酬来购买所需的一切物品,为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这就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准备了充分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第801页)。荷兰、法国、德国等也先后发生了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确立。 ☚ 四圃式轮栽制 圈地运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