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家禽粪便,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由于土壤的扰动而引起农田中的土粒、氮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而大量进入水体,或畜禽养殖业的任意排污直接造成的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物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农业化学物质,其产生、迁移与转化过程,实质上是污染物从土壤圈向其他圈层特别是水圈扩散的过程,其后果是增加了面源污染物的流失潜能。我国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当过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时,大量氮磷元素及农药进入水体,导致严重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另外一个来源是: 畜禽和水产养殖场产生的动物排泄物、冲洗养殖场废水及动物屠宰场排污等。造成江河水质未能改善甚至恶化的头号污染源,是两岸养殖业及其附属产业。
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生态冲击效应是全方位的,涉及以人为中心的整个食物链。但面源污染的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危害对象是水环境。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主要为两方面: 一是以营养型污染物为主污染水体环境。外源性营养物的重要来源是农业面源携带的以氮、磷等为代表的营养元素,特别是磷。人为因素引起的外源性营养物的大量输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速进行,并使得硅藻和甲藻优势种类地位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蓝藻取代。二是以毒害型污染物污染水体环境。主要是农药、除草剂及其降解产物,以及化肥中夹带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其直接的毒害是引起水体生物的急性中毒,以及有毒物在水体食物链中的富集,如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磷肥中的重金属镉等。这些毒害型污染物对水体环境的破坏最终将影响到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