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漕运使司 都漕运使司官署名。元代置。掌管理水路运送粮食等事。《元史·百官志》: “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攒运粮斛。至元二十四年 (公元1287年) 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清。运使2员,正三品;同知2员,正四品; 副使2员,正五品; 运判3员,正六品; 经历1员,正七品; 知事1员,从八品。提控案牍2员,内1员兼照磨,司吏33人,通事、译史各1人,奏差16人,典吏1人。其属75 (亦指各地储粮仓)。” ☚ 都水营田司 都转盐运使司 ☛ 都漕运使司为加强漕运管理,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置于大直沽,专管内地水陆运输漕粮,接运海运粮斛及各仓收支。糟粮到直沽,漕运使司即派人接运(查验接收),然后运至直沽海运米仓。直沽的广通仓、武清河西务的“十四仓”:永备南仓、永备北仓、广盈南仓、广盈北仓、充溢仓、崇墉仓、大盈仓、大京仓、大稳仓、足用仓、丰储仓、丰积仓、恒足仓、既备仓(今河西务附近的东仓、西仓、南仓、蔡村,即北仓四村,为十四仓旧址)等处存储。 都漕运使司官署名。元置,属户部。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自京畿都漕运使司分置,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粮斛运输之事,於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清。有运使二人,正三品,同知二人,正四命;副使二人,正五品;运判三人,正六品;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提控案牍二人,内一人兼照磨,司吏三十三人,通事、译史各一人,奏差十六人,典吏一人。所属有四十五仓:河西务十四仓、通州十三仓、河仓十七所,又有直沽广通仓;每仓各置监支纳、大使、副使。船只三十纲,每三十只船编为一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