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郑国渠首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郑国渠首遗址

位于泾阳县西北约25公里的泾河北岸。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开始修建,历10余年建成,为我国古代一大著名水利工程。渠首遗址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此即引泾进水口。3个暗洞进水口汇成地下干渠,向东南延伸至70米处时,地面上开始出现斜行排列的7个大土坑,间距大多为30米。7个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从北数第7土坑出口,东南连郑国渠故道(明渠),渠宽13.5米,深5.5米。秦以后,因河床涮低,渠首一再上移。

郑国渠首遗址

郑国渠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桥乡船头村渠首。兴建于秦始皇元年(前246)。因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建筑师郑国得名。史载,韩惧秦东进,派郑国赴秦“凿泾水”欲以此“疲秦”。经十余年渠始建成,反“为秦建万世之功”。郑国渠工程浩大,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在世界古代水利工程中屈指可数。渠首起北仲山西麓的谷口。遗址现存南北排列的三个暗洞,各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有明显的白灰砌石痕迹,长约300多米。三个暗洞进水口汇成地下干渠。7个大坑为砾岩正方形,各坑间距不等。坑与坑之间有地下暗渠相贯,故称“井渠”。《史记·河渠书》载,郑国渠修成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因渠设计合理,至今部分河道仍被沿用。

☚ 6. 泾阳县   崇陵 ☛
郑国渠首遗址

郑国渠首遗址zhengguoqushou yizhi

位于仲山西麓瓠口(今泾阳县王桥镇船头村西北)。战国秦文化遗存。郑国渠系引泾灌溉的水利工程,因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而得名,建于秦王嬴政元年至十年(前246~前237),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原长300余公里,流经泾阳、三原、高陵、阎良、富平、临潼、渭南、蒲城等地,可灌溉农田4万余顷,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1985年调查、钻探,渠首位于泾河出山口东南3公里。发现东西向拦河大坝1座,原坝长2650米,除长约450米的河谷部分被冲毁外,其余阶地基本保存。坝体夯筑,断面呈梯形,高6米~8米,基宽150米,顶宽20米。坝南阶地散布大量秦汉时期瓦砾,坝体上有汉代陶窑和墓葬分布,坝东侧发现引水口及渠首遗迹。总干渠上曾修有退水渠,宽度与引水渠基本相等。在渠首周围长约7公里、宽约3公里的范围内,还遗存汉白渠,前秦、隋、唐引水渠,北宋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清代龙洞渠和民国时期的泾惠渠等渠首遗址。1992年郑国渠首遗址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郑印   郑恩夫妇墓 ☛
000077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