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甫·望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甫·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早年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因诗人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应进士考试落第后,心情不甚愉快,足足有四五年的时间,在赵、齐(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等地漫游。此间曾特地去望过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因泰山在古代称为东岳,故此诗题为“望岳”,实际上就是望泰山。因泰山又别称为“岱”,居五岳之首,所以杜甫在诗中特意用“岱宗”二字来尊称它,并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岱宗夫如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泰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于是,作者在第二句马上回答道:“齐鲁青未了”。这一句如仅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细心分析一下,便会觉着它的好处。原来,齐鲁本是周代两个诸侯国的国名,后就作为两国所在地域的简称。而泰山恰恰是这两个诸侯国地域的分界线,泰山以北为齐,泰山以南为鲁,所以,“齐鲁”二字,实际上包括了泰山的南北两面,泰山南北全是一片青翠,望不到尽头,这是何等的壮观!

然而,这一句虽然很壮观,概括力也很强,作者还觉不够,于是在第三、四句又作了进一步的描写。所谓“造化”,就是指大自然;所谓“阴阳”,就是指山南、山北。你看,大自然几乎把一切神奇秀异的风光都聚集在泰山上了;而崇高的山势,又似乎给山南山北截然划分出了黄昏和早晨。在这里,“钟”字和“割”字用得特别好,前者的聚集和后者的划分,可以说是一合一分,包揽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双重特色。

如果说前四句还都只是单纯写景的话,那么,从第五句开始,诗人逐渐将自己也融入到诗里去了。“荡胸生层云”,诗人看见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层积的白云不断涌出,自己的心胸也不禁随之荡漾起来了;“决眦入归鸟”,由于诗人长时间的极力远眺,所以感到眼眶两角有如决裂一般,那在远处投林归巢的鸟影,就好象投入到自己的眼帘里面来了。我们从第五句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青年诗人当时的那种浩荡的襟怀,而从第六句中,又可以隐隐地推想到青年诗人当时的那种宽阔的眼界。

但是,诗人对自己身在山麓所望的这一切泰山景色还不满意,心想,如果登到泰山顶端,那将会是一幅什么情景呢?所以,这第七句“会当凌绝顶”,正是诗人还不满意下的产物。所谓“会当”,意即“一定要”,这正可以见出诗人的意愿和决心。而末句的“一览众山小”,则正是诗人希望“凌绝顶”后的想象之词。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推想到诗人年轻时胸怀壮志、勇于攀顶、仰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同时又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高大险峻,与前面的描写恰成呼应,连成一体。

此诗紧扣题中的“望”字,句句写望,笔笔都是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的登岳之景。全诗以简炼的笔调和高度和概括,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并抒发了诗人自身的壮阔胸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青年时期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