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甫《北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甫《北征》杜甫《北征》
杜甫
这首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是作者回家后追叙途中及抵家的经过而作的。由凤翔县到鄜州得向东北走,全程700里,途经崖谷出没之黄土高原,行期当有十天左右,所以,叫《北征》。写作这首诗的目的:一是根据自己的亲历见闻,写出人民的苦难,唤起肃宗的关注;二是表示自己对借用回纥兵的不同看法,来提高肃宗的警觉。杜甫这时是一个谏官,这首诗是他的谏草,格式也颇像奏议。全诗共700字,是他古体诗中最长的一篇,是杜诗中集纪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大手笔。 全诗以忧国忧民的精神,贯穿于辞阙、在路、抵家、议论时事四个大的段落。首段20句,叙述辞阙北征,登程之前的心情。得假探亲,却又忧国忧事,心系时局,眷眷不思遽去。第二段由“靡靡逾阡陌”到“残害为异物”,共36句,描写归途所见所闻,绘制出一幅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人烟萧条的悲惨图景。第三段自“况我堕胡尘”到“生理焉得说”,也是36句,叙述归家之后,所见家室窘困之状,悲喜交集的情形。生动地描绘出小儿女的天真烂漫,烘托出自己又悲又喜的复杂心情,虽笔力深沉,却逸趣横生,历历如画。以下48句为第四段,议论政局时事,叙说对时局的估计和复国策略的建议。于借兵回纥颇表忧虑,于廓清残敌陈述建议,于社稷前景充满憧憬与信心。最后,表示了他以为平叛在即、中兴在望的心情,期待肃宗励精图治,复振国威。 综观全篇,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议论识见,洞然古今” (清夏力恕《杜诗增注》);足当“光焰万丈,乾坤雷硠” (清宋荤语,见《杜诗五家评》);“穷极笔力,如太史公传记,此固古今绝唱”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号称“诗史”,名不虚传。正如浦起龙所云: “读《北征》,见杜子一腔热血。”(《读杜心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