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凡物莫不有是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凡物莫不有是性 张载关于万物都禀承著天性的命题。 语出《张载集·性理拾遗》。张载所说的“性”,又称为“天性”。 天性来源于天道,同时又是天命的源泉。《正蒙·诚明篇》说:“天所性者通极于道,气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极于性,遇之凶吉不足以戕之。”在张载的理学思想中,天性决定著万事万物的发展趋势与人的命运。所以说“凡物莫不有是性”。 但是,尽管万物都禀承著天性,而不同事物毕竟还有不同的性质,这样事物之间才有区别。这种区别是怎样产生的呢?张载认为是由于万物对“天性”禀受的程度不一。 “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别。”就是说“性”蔽而塞者成为物,通而开者成为人。在人中间又有愚智之分。 这是因为“蔽有厚薄。”蔽厚者为愚,蔽薄者为智。 天性反映在天、地、人三者身上,则有不同的表现。《易说·说卦》中写道:“一物而三才备。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之人”。又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刚柔、仁义都是天性的表现。后来的程颢、程颐把张载的万物都禀承了天性的思想概括为“理一分殊”。“理一分殊”是张载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