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shehui wenhua lishi xuepai

在前苏联形成的以维果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为首的心理学派别,也称为维列鲁学派。维果茨基于苏联建国初期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对抗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与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观主义。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大体形成于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维果茨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长期研究,他反对那些排除人的意识的心理学研究倾向。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随意的、以语言为中介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在结构上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即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维果茨基的这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苏联30年代后期曾一度遭受严厉的批判。然而维果茨基的两位同事列昂节夫与鲁利亚为发展这一学派仍继续坚持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进一步完善了维果茨基的理论,把它提到了新的高度,最后形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列昂节夫和鲁利亚都是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来论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如言语思维、随意记忆、注意等)是随着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列昂节夫在《心理发展问题》一书(1959)及专著《活动、意识、个性》(1975)中特别强调了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同时阐明了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即内部活动起源于外部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而内部活动又通过外部活动而外化。鲁利亚主要是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物质本体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创立了“神经心理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系统动力定位的理论,以“机能系统”的新概念代替过去局部的“机能定位”的概念。他认为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各个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并据此把人脑划分为三个机能联合区,其中第三联合区(位于大脑皮层的前部,主要是额叶)是执行高级的整合、规划、调节与监督行为的功能。从第二联合区来的经过粗略加工的信息在这里实现了高级的分析与综合。人的言语系统与动作系统在额叶这个机能联合区加以整合,从而保证人的行为的自我调节。列昂节夫和鲁利亚虽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 但他们的研究却有共同的特点:
❶都是紧密地联系高级心理机能、意识进行研究;
❷都是从心理机能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出发的。此外,加里培林、达维多夫、赞科夫、扎波罗热茨及埃利科宁等也进一步发展了维果茨基的内化学说。维列鲁学派的理论及其大量研究不但对苏联心理学发生深远的影响, 而且在国际心理学界也有一定的地位。

☚ 皮亚杰学派   新行为主义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又称“维列鲁学派”。苏联现代心理学理论派别。大体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认为心理机能有高级与低级之分,低级的如感知、情绪等为人兽所共有,高级的如抽象思维、意志等为人所特有。二者遵循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以语言和符号为中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对苏联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social-cultural-historical school

亦称“维列鲁学派”。苏联心理学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主张研究意识和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固有的,而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历史文化制约,随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 现象学心理学   维列鲁学派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亦称“维列鲁学派”。苏联心理学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列昂捷夫和鲁利亚。主张研究意识和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固有的,而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历史文化制约,随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 反射学   日内瓦学派 ☛
000001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