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辛树帜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辛树帜1894—1977湖南临澧人 辛树帜
辛树帜1894~1977中国农业教育家、生物学家、农史学家,湖南省临澧县人。1919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生物系,1924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专攻植物分类。1928年回国后组织考察西南生物资源,发掘20多个动植物新属新种。1933年任国立编译馆馆长。1936年起先后筹建、主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和兰州大学,1950年后任西北农学院院长。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发展农业生产和科学事业坚持不懈。1952年他倡导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小组”,组织石声汉、夏纬瑛、周尧等开展古农书的校注和研究。1955年农业部召集的“整理农业遗产座谈会”后,在他领导下正式扩建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见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先后整理出版了多种具有学术价值的校注本古农书和研究专著。其主要论著有《易传分析》(1958)、《中国果树史研究》(1962)、《中国水土保持历史的研究》(1962)、《禹贡新解》(1964)、《农政全书159种栽培植物的初步探讨》(1979)等。《中国果树史研究》一书收集先秦迄唐末文献中有关栽培果树的基本资料,考证了古代果树种类和名实关系,系统阐述了中国果树早期栽培技术成就及在世界果树史上的地位。《禹贡新解》从水土贡物入手,揭示出《禹贡》中有关古代土壤科学、田赋制度和农业地理等问题,对书中“平治水土”的见解,结合现代水土保持作出详细阐述。他直至终世之年,还撰写了《让珍贵的农业遗产重放异彩》(1977)的文章。 辛树帜1894~1977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史学家。湖南临澧人。武昌高等师范毕业,1924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1927年回国,历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馆长、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兰州大学校长、西北农学院院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27年时主持广东、广西大瑶山等地科学考查,发现动植物新品种20余种。50年代初,西北农学院成立古农学研究室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历史的研究,著有《中国果树历史的研究》、《禹贡新解》、《易传分析》及《中国水土保持历史的研究》等著作。 辛树帜中国农业史学家。1894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1919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生物系。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植物分类学。1927年回国。20世纪30年代组织采集了3万号植物标本和1万多号动物标本。1949年后任西北农学院院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从50年代起从事中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的整理研究。1977年10月24日去世。著作有《易传分析》(1958)、《中国果树历史的研究》(1962)、《禹贡新解》(1964)、《中国水土保持历史的研究》等。 辛树帜 辛树帜1894~1977湖南临澧人。1915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毕业后留学德国,专攻生物学。长期从事生物学和农业科学教育工作。曾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馆长,西北农学院院长,兰州大学校长。主持创办兰州大学,致力于发展甘肃高等教育。并注意到发展畜牧业、防治牲畜疾病、改良牲畜品种, 对发展西北经济大有裨益,上书教育部和甘肃省政府,创设兽医学院。1949年兰州解放前,团结全校师生,保护学校财产设备免遭破坏,为人民政府接管兰州大学准备条件。新中国建立后, 复任西北农学院院长。任兰州大学校长期间,曾先后奔波于京沪一带,广为延聘教师。同时采取短期讲学办法,聘请一批著名专家、教授来校开设讲座,或礼聘外地名教授乘暑假之机来校集中讲课。并购置图书仪器,充实教学设备,促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 ☚ 邓宝珊 韩天眷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