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yìyùzhèng〈名〉 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等。 抑郁症yìyùzhènɡ〈名〉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等。 抑郁症depression系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一个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精神症状:患者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困难、言语动作减少,称此为抑郁三联症。起病多缓慢,先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工作效力下降、各种内感性不适。情绪低落、悲观抑郁、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对一切丧失信心;自感空虚、贫乏、自责自罪,可拒食、自伤或自杀;少数缄默无语,卧床不动,无自主行为,呈抑郁型木僵状态。此种患者需特别护理,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 抑郁症精神病的一种。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思维活动缓慢及言语动作减少,因消极观念,企图自杀。症状昼重夜轻。可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电抽搐疗法,疗效最快最佳。老年人尚可用改良性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应用副作用较轻的药物。需加强护理,严防自杀。 抑郁症 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 ❶在程度和性质上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 ❷可具有植物神经或躯体性伴随症状,如早醒、便秘、厌食、消瘦、性机能减退、精神萎靡、症状昼夜波动等。此外,往往还伴有精神病症状(如妄想、幻觉等) 或神经官能症表现。 抑郁症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以分为:躁狂抑郁症性抑郁症或内源性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反应性抑郁症;神经官能性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其他,如隐慝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等。 目前,内源性-反应性抑郁症、重精神病性-神经官能性抑郁症的区分,仍为许多学者所沿用。其实这两种分类概念基本上是一回事,即将“内源性”与“重精神病性”看作是大体等同的,将“反应性”与“神经官能性”也看作是大体等同的。但“内源性”与“反应性”的提法侧重于致病因素; “重精神病性”与“神经官能症性”则侧重在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的不同。 虽有不少学者认为上述分类概念可以区分出两个明确的类型,但并未得到普遍的支持。有的学者从遗传背景进行研究,认为两者无何差异(Winokur等1964)。有的就环境刺激因素进行研究,不能证实在两者中确有区别。运用各种新的统计学技术对这两类疾病进行研究,也不能支持这是两个明确的疾病类型(Kendell,1968~1976)。有学者认为这里提出的概念,不过是一连续谱系的两极,两极的区别是较为明确的,而居中的位点之间则区别很不显著。从临床观点来看,我们认为这一看法是可取的。这一分类概念实际上是就抑郁症的轻重程度不同而言的,所谓“内源性抑郁症”或“重精神病性抑郁症”,大体指的是一种严重的抑郁症,症状较为恒定,起伏不大,常为急性起病,具有迟钝、自罪、昼夜间的病情波动,早醒和消瘦。治疗上着重于躯体性治疗。所谓 “反应性抑郁症”或“神经官能症性抑郁症”,则为较轻型的抑郁症,症状较不固定,常有起伏,多伴有焦虑、自怜、厌食,而体重减轻不显著。心理治疗可有助益。 本组疾病中的躁郁症性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本书其他条目均已述及,兹将尚未涉及的分述于下: 神经官能症性抑郁症 是一种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的轻度抑郁状态。国内外尚无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据统计,本病较重精神病性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出数倍(Spicer,Hare,Slater,1973)。本病与内源性抑郁症的区别已见上述。患者无躁狂抑郁症的遗传背景,病前无反复抑郁发作,不呈情绪经常起伏的环性气质,通常发生于精神因素之后,抑郁症状较轻,可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在受到抚慰和鼓励时,患者仍可呈现较为活跃的情绪。反应性抑郁性精神病虽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但抑郁症状较重,通常伴有其他精神症状,精神紊乱程度较重。 心理治疗对本病有效。药物方面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能优于三环抗忧郁剂。两类抗忧郁剂可先后采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抗焦虑药亦有裨益。 隐慝性抑郁症 又称隐性抑郁症、情感性等位症、抑郁等位症或无抑郁的抑郁症。此症占抑郁症的10~30%,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而忧郁情绪却不明显。躯体不适可以涉及各个系统,以疼痛为主诉者殊属常见。主诉比较集中,不象神经官能症那样诉述繁多。可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疾病。一般首先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如不警惕可长期误诊,患者的忧郁情绪隐藏很深,亦可能由于精神迟滞而表述受限,往往在病后追述中方能暴露。有些药瘾患者,实际罹患此症。对症治疗通常无效,抗焦虑药亦无效,需用抗忧郁剂或电抽搐治疗。 继发性抑郁症 在使用某些药物之后,或在患器质性脑病、严重的躯体疾病、除情感性精神病之外的精神病基础上发生的抑郁症,谓之继发性抑郁症,其临床相颇不一致,有的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如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则常伴有焦虑不宁,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继发性抑郁症,往往行动迟缓,语流蹇涩,精力不足,均较突出,基础疾病的症状与体征亦较明显。 继发性抑郁症显然是一组异源性疾病。有人发现在老年患者,焦虑忧郁常与躯体疾患并存,其间因果关系颇难确定。老年人由于摄食不足可致缺钾,血清钾水平早期并不减退,补钾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官能症症状可获得改善(Judge,1972),提示缺钾这一外因可促成发病。但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的抑郁症,虽在使用甲状腺素后躯体情况有所好转,而精神症状有时并不消退。家族史研究表明这类病例有明显遗传背景(Jain,1972)。使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病时所伴发的抑郁症,虽然与影响脑内生物胺代谢可能有关,但服用不影响脑内生物胺代谢的抗高血压药物,也会有一部分病例发生抑郁症。因此,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期间所发生的抑郁症,并不一定都是药源性的(Bart,1974)。目前引起关注的所谓 “精神病后抑郁症”,指的是患精神分裂症以后发生的抑郁症,也可视为继发性抑郁症,其分类学归属仍是有争议的。综上所述,足见继发性抑郁症这一大类,性质不尽一致,许多问题仍有待阐明。继发性抑郁症的治疗应力图消除致病因素(如药源性因素),并尽力治疗躯体疾病。亦可酌情选用抗忧郁药物。 ☚ 躁狂抑郁症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以心境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二周,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发作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❶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❷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❸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少; ❹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❺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❻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❼失眠或早醒,亦可睡眠过多; ❽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❾性欲明显减退。抑郁症目前的分类为:(1)原发性抑郁症。 ❶双相抑郁症,过去或现在有躁狂发作; ❷单相抑郁症。(2)继发性抑郁症,继发于其他精神疾病或继发于躯体疾病。 ☚ 焦虑症 恐惧症 ☛ 抑郁症depression 抑郁症yì yù zhèngdepression 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包括躁狂抑郁症性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反应性抑郁症、神经症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症状轻重不一,病人一般内心愁苦,缺乏愉快感,思维迟钝,动作缓慢,情绪焦虑,兴趣索然,失眠早醒,体重下降, 胃纳不佳,性欲减低;严重时悲观绝望, 自责自罪,可产生自杀意念。抑郁症较常见,西方报告患病率为13‰~20‰,女多于男。病因各异,部分病人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的由生活事件、躯体疾病或某些药物引起。治疗药物首选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咪嗪、阿米替林或多虑平。对拒食、自杀或木僵病人电休克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心理治疗方面应采用支持疗法,也可采用认知疗法、人际疗法或精神动力疗法。 ☚ 异食癖 抑郁状态 ☛ 抑郁症 ☚ 抑郁性神经症 激越性抑郁症 ☛ 抑郁症 抑郁症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为心境低落,处于忧郁、悲观、消沉的消极情绪状态,思维迟缓、言语活动减少和迟缓,还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多因长期抑郁、失去生活乐趣所引起。有时持续时间短,强度弱,但有时持久而频繁,甚至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伴发性的相关症候群。 ☚ 躁狂症 躁狂抑郁症 ☛ 00001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