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辘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辘轳

 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晋·陆翙《邺中记》


 邯郸城西石子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
 

《晋史·石季龙传》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明帝时,凌云台初成,令诞题榜,高下异好。宜就加点正,因致危惧,头发皆白。既下,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
 

唐·张怀瓘《书断》卷中


 辘轳,缠绠械也。《唐韵》云:圆转木也。《集韵》作櫝辘,汲水木也。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毂,其顶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转,缠绠于毂,引取汲器;或用双绠而逆顺交转。所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凡汲于井上,取其俯仰则桔槔,取其圆转则辘轳,皆挈水械也。然桔槔绠短而汲浅,独辘轳深浅俱适其宜也。
 

元《王祯农书》卷十八《农器图谱》


 凡引重,用一辘轳省力一倍。以筒筒圆木,入滑计其中,以绳卷筒上,其力更省。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


 绞车,合大木为床,前建二叉手柱,上为绞车,下施四单轮,皆极壮大,力可挽二千斤。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二

辘轳lù lù

滑轮,安在井上汲水用。引申指转动貌。韩翃《寄哥舒仆射》:“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

辘轳

辘轳lùlú

┃━ 指辘轳剑。唐·常建《张公子行》:“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辘轳。”宋·范仲淹《上都行送张伯玉》:“宝此金辘轳,去去延平津。”

☚ 铜牙   倚天剑 ☛

辘轳lu24 lu

❶井口上安装的用来汲水的装置,是起动绞车的雏形。李玉景 《应天长》: “柳堤芒草径,楚断辘轳金井。”
❷用来起重的绞盘。如旧式油房起栿用的天~,地~。

辘轳

泛指宝剑,五代韦庄《平陵老将》 诗:“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
○ 辘轳剑

辘轳lùlu

装在井上绞动井绳汲水的工具。

辘轳lùlú

❶ 〈名〉架在井上利用轮轴原理绞动绳索打水的工具:摇辘轳。

辘轳lù lú

用轮轴绞动绳子从井中提水的工具: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傍有桔槔~之属。(十七一十八·357)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工具 > 轆轤
轆轤  lùlú

亦作“𨏔轤”、“樚櫨”、“櫝轤”。汲取井水起重具。今農村仍用。在井上立支架,上裝手柄摇轉木軸,軸上繞繩索,兩端各掛一水桶(或一端掛桶)。摇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汲取井水。是現代起重絞車之雛型。北魏·買思勰《齊民要術·種葵》:“井,别作桔槔、轆轤。”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僧祇律》:“轆轤又作樚櫨……《蒼頡篇》:三輔舉水具也,即汲水者也。”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灌溉門》:“轆轤,纏綆械也。《唐韻》云:圓轉木也。《集韻》作‘櫝轤’汲水木也。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轂,其頂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轉,纏綆於轂,引取汲器。或用雙綆而逆順交轉所懸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下輟,見功甚速。凡汲於井上,取其俯仰,則桔槔;取其圓轉,則轆轤,皆挈水械也。然桔槔綆短而汲淺,獨轆轤深淺俱適其宜也。”

农具

农具

? 田具 佃具 生具 耕器 田器 农用 耒耜 耒耨 锄钩 钱镈 齐天鐥
农具名:杴 耖 耰 铁鎝 铁搭
古农具名:銛 梩 锋
一种铁首农具:钅尊
各种农具:百巧
切草的农具:
耕田用的农具:耕具
开沟松土具:耠(耠子)
播种具:耧(耧子;耧车;耧犁;摇耧) 耩子
敲打脱粒具:枷(麦枷;连枷) 耞(连耞;梿耞) 桲 连械
拍打谷物的一种农具:了了
挑柴草具:杈(杈子;竹~)
除草器:銐刀
锄地的农具:镈器
锄田的用具:铫耨 铫鎒
松土除草具:鎛 耨 桩
古代锄草的农具:耨 鎒
刨土具:镐(镐头;鐯镐;铁镐) 镢(镢头) 鐯钩
一种人力翻土农具:铧 锹
原始的翻土农具:
耕田起土的农具:釫 铧
铧和犁的并称:铧犁
灌田具:戽斗 竹戽
汲水具:辘轳 桔槔
龙骨水车:翻车
拖拉机:铁牛

另见:农民 耕种 除草 收割 使用

☚ 农具   锄头 ☛

机械

机械

排吸水液的机械:泵(水泵;油~) 唧筒帮浦
榨液汁的机械:榨(油~;酒~) 栿
榨酒的机械:醡 笮
制造陶器皿生坯的成形机械:陶车
利用轮轴的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机械:绞盘
机械上的绞盘:辘轳
井上的辘轳:玉虎
古时引以下棺或置井上以汲水的滑车或绞盘:鹿卢 鹿栌
由零部件组装的机械装置:机(机器;~床;~车;~件;母~;缝纫~;发动~) 车子
电动机:电滚子
简单机械:滑车
暗藏的机械装置:暗机
(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机械)

☚ 机械   器械 ☛

辘轳winch

古代提取井水灌溉农田的机械。汉代王褒《僮约》有“削治鹿盧”句,鹿盧即辘轳。山东汉墓画像石中有辘轳提水图,说明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发明。辘轳一直为后代所沿用。如《齐民要术》:“井别作桔槔、辘轳。井深用辘轳,井浅用桔槔。”唐宋时,辘轳使用已相当普遍。辘轳本来只系一汲器,后来发展为在同一辘轳上装上两条绳子,向相反方向缠绕,下端各系一个汲器,称为双辘轳。这种双辘轳始于何时尚不清楚,至少在宋代当已出现,王祯《农书》对辘轳记载颇详:“辘轳,缠绠械也。……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毂,其顶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转,缠绠於毂,引取汲器。或用双绠而逆顺交转所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凡汲于井上,取其俯仰则桔槔,取其圆转则辘轳,皆汲水械也。然桔槔绠短而汲浅,独辘轳深浅俱适其宜也。”直到今天,南方井水较浅,故多用桔槔,北方井深,则多用辘轳。

辘轳windlass,winch

用于井灌的提水工具。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毂,其顶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转,缠绠于毂,引取汲器。”另有双辘轳,即在同一长筒上按不同方向绕两条绳索,下端各系一水桶。因此不论朝哪个方向旋转同时都各有一水桶或升或降,使提水工效提高一倍。

辘轳

古代的起重机械,一种绞车。常用于从井中汲水,民间至今还在使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已用于从竖井中提升铜矿石。1974年在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时的古铜矿遗址发掘中发现木刻辘轳轴两根,其中一根全长2500 mm,直径260 mm。起重辘轳最早记载于南朝宋(420~479)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书中记述了三国魏明帝(227~239)时利用辘轳使人能在离地25丈(南朝时1尺≈24.5 cm,故25丈约为61.3 m)的匾上写字。井辘轳应用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唐李(916~961)《应天长》词中。

辘轳

辘轳

井上汲水的提升工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井,别作桔槔、辘轳。”用一轮轴,其上缠绳,握把转动,即可用挂在绳上的桶提水,筐提物。现代仍有使用者。

☚ 桔槔   兰州水车 ☛
辘轳

070 辘轳

辘轳也是井灌的提水工具。《齐民要术·种葵》中曾经谈到农地中井的布局问题,在提水工具中既有桔槔,又有辘轳。浅井用桔槔,深井用辘轳。

☚ 桔槔   筒车 ☛

辘轳

084 辘轳

古代的起重机械。常用于井中汲水和由竖井中提升矿石。我国春秋时已有应用。其构造元王桢《农书》卷18叙之颇详:“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毂,其顶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转,缠绠于毂,引取汲器;或用双绠而逆顺交转。”至今广大农村仍广泛应用。

☚ 桔槔   弓箭 ☛

辘轳

又称“陶车”。一种由一水平转盘和转轴所构成的陶瓷制品成形机械。

辘轳

windlass

辘轳

井上汲水或提出重物的起重装置。《齐民要术》:“井,别作桔槔、辘轳。”一般说来,从比较深的井下提出重物(或汲水)用辘轳,从比较浅的井下提出重物(或汲水)用桔槔。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时期的古矿井中出土一种木制辘轳,长250厘米、直径26厘米。经复原,两端各有一排木把手,可以双手交替操作;辘轳外表有一层突起的幅条,起加大辘轳直径、提高功效的作用。古矿井中出土的扁方形竹筐,容积约为0.01立方米,一次可提升20—25公斤的矿石。在井深20—30米的情况下,由1—2人摇动辘轳,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将矿石提升到井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