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室湿度控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温室湿度控制greenhouse humidity control调控温室环境湿度的措施。温室的环境湿度包括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温室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防止病虫害发生。 图1 温室内水分移动模式 温室内空气湿度的变化还与温室的结构、大小、覆盖材料的种类有关。玻璃温室由于框架与玻璃间有缝隙,室内外常有气流交换,虽然交换不强烈,但对室内的空气湿度有一定影响。而塑料覆盖的大棚与温室,由于密闭性高于玻璃温室,因此空气相对湿度高。屋脊形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要小于改良式北京温室。温室的大小、高矮与室内空气湿度有关。高大的温室气流交换优于矮小的温室,室内空气湿度小,但湿度分布不均匀,且局部湿度差大;矮小的温室内空气湿度较大,但湿度分布较均匀,日变化也大。 温室内湿度调节控制 常用的调节控制方法有降湿和加湿。 降湿 又可分为:❶通风。是降低温室空气湿度的最有效方法,既经济又便于掌握(见温室通风)。 ❷加热。在严寒季节不宜通风时,采用加热方式提高温度的办法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效果明显。调节温室湿度的程度随温室类型和加热系统而不同。 ❸地膜覆盖。温室地面采用地膜覆盖,能有效地抑制地表水分的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约30%左右。 ❹灌水方式。采用滴灌等先进灌水方式能有效地控制灌水量,从而减小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❺除湿装置。可分为除湿、吸湿及热交换通风等装置。除湿装置的作用是将温室空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而产生结露达到除湿;吸湿装置是用固体和液体吸湿剂与空气接触的方法达到吸湿目的;热交换通风装置既可使温室空气除湿,又可使换气热损失尽可能减少。这种装置不是把外界空气直接通入温室内,而是使排风和进风通过膜面进行热交换,使进气温度升高到接近排气温度后再进入室内。由于进气的绝对湿度和外界空气相同,只能排除进出空气的湿度差的部分湿度(图2)。 图2 除湿用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配置 加湿 当夏季气温高而干燥,温室空气湿度低于40%时,常需要增加湿度。方法有:❶喷水加湿。补充温室内地面和空气中的水分。 ❷喷雾加湿。一般采用低压喷雾系统。用电镀钢管或塑料管即可,喷头排列取决于使用的目的、地区条件以及栽培畦(台)的排列及温室结构。为了实现自动调节,可采用改变模拟叶的重量或水膜的传导力作为水量的传感装置。有24小时的转换系统,早晨接通,晚上切断,也可采用时间控制器控制喷雾时间。 ❸采用湿帘装置既可将室内气温降低,又可使室内平均相对湿度提高到75%~80%。在夏季温室生产中,已较普遍地应用(见畜舍湿帘蒸发降温系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