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环境工程greenhous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调节、控制温室内植物环境因子的工程技术。用以改善和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获得速生、优质、高产和低耗的产品。基本内容包括温室建筑、环境调控的设备和管理技术。 现代的温室环境工程功能较全,可调控诸多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的水分、盐分、养分和温度等。温室环境工程的设施、装置系列配套,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温室。如温室采暖工程,既有适用于小型温室、塑料大棚的炉火烟道加热,热风炉加热等采暖系统;也有适用于大型温室群的由锅炉、管道、散热器组成的集中采暖系统。温室降温系统有通风降温、湿帘风机降温、风机盘管降温、细雾排风等,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温室和不同的季节。原始的手动操作逐步转向机械和电气操作。现代化的大型温室已用电脑进行综合环境的自动化调控。多功能、节能也是当今温室环境工程设备的特点。如热泵,冬季可以采暖,夏季夜间可以降温,春秋季可以除湿。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节能工程技术有太阳能利用,地中热交换系统等。温室环境工程的“软件”已不再是经验的、定性的,而是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经过精密的实验和计算确定环境调控指标,操作规程等。如采暖、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施肥等都是建立在温室质、能平衡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且经过计算得到温室热负荷,换气量的定量数值。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温室环境工程已涉及到如何综合运用生物工程、自然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实现环境工程设施的轻型化、标准化、节能和多功能化。在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综合环境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控制指标,并引入系统工程、知识工程和控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努力开展植物活体信息的动态遥测,植物信息的图像处理,以调控植物本身的体温、蒸腾量、光合量等。建立计算机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化,实现多层次的综合管理,实现植物的工厂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