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轧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轧筝yà zhēng

筝的一种,也指用竹片按轧筝弦奏乐。杜牧《题张处士山庄》:“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彈拉諸器 > 軋筝
軋筝  gázhēng

一種擦絃樂器。由彈撥樂器箏發展變化而來,形似箏而小,初爲七絃,後世有增爲九絃、十絃、十一絃者。絃下有箏馬,可調節絃長以固定音高。興於唐,初以竹片搓揉其端而軋絃發音,因此得名。後亦有以葦桿或木桿塗以松香擦絃者。宋時即有别稱“𥱧”。清代改制爲十絃,較小於箏,而以木桿軋絃。唐·杜牧《題張處士山莊一絕》詩:“好鳥疑敲磬,風蟬認軋箏。”《舊唐書·音樂志二》:“軋箏,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校勘記》卷十三云:“張宗泰本潤作撋,云依文義改正。”)《文獻通考·樂考十》:“軋箏;唐有軋箏,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因取名焉。”《清朝文獻通考·樂考十·軋箏》引《律吕正義·後編》:“軋筝似箏而小,十絃,以十桿軋之。通長二尺二寸二分四厘七毫五絲,,額廣四寸四分二厘二毫,尾廣三寸四分五厘一毫……通體桐木金漆,四邊繪金夔龍,梁及尾邊用紫檀,絃孔用象牙爲飾。’陳暘《樂書》曰:‘唐有軋箏,以竹撋其端而軋之,因取名焉。’《元史·禮樂志》:‘纂如箏,七絃有柱,用竹軋之,然則軋箏因唐制,而𥱧亦軋箏之類也。《樂書》不言絃數,今十絃。’”參閱《清通典》卷六十六《樂四》。

轧筝

满族拉弦乐器。亦称牙筝。桐木面,7弦至12弦不等,分大小两种。演奏大者,右端置案上,左端着地; 演奏小者,由奏者左手托琴身持木杆弓拉奏。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

轧筝

轧筝

拉弦乐器。始于唐代, 宋元时名“𥱧”。《旧唐书·音乐志》: “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宋陈旸《乐书》绘有其图,形似筝瑟,长形共鸣箱,面板张弦,细长竹片擦弦拉奏。宋曾三异《同语录》: “世俗有乐器,小而用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𥱧。”《元史·礼乐志》: “𥱧, 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 都它尔   胡琴 ☛
轧筝

轧筝

拉弦乐器。始于唐代, 宋元时名“𥱧”。《旧唐书·音乐志》: “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宋陈旸《乐书》绘有其图,形似筝瑟,长形共鸣箱,面板张弦,细长竹片擦弦拉奏。宋曾三异《同语录》: “世俗有乐器,小而用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𥱧。”《元史·礼乐志》: “𥱧, 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 都它尔   胡琴 ☛
轧筝

轧筝

中国古代弦乐器。形体似筝而略小,体长二尺余。最初有七根弦及筝柱,后增为十根弦,系用光滑的竹片或木杆磨擦筝弦而进行演奏的,故称“轧筝”。唐代已较为常见,多用于伴唱。当时僧人皎然有诗云:“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宋、元以后, 则与另一弦乐器“𥱧”相混称。

☚ 羯鼓   奚琴 ☛
000037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