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赋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赋篇 赋篇辞赋名篇。战国荀况作。今本《荀子》第二十六篇名曰“赋篇”,载有礼、知(智)、云、蚕、箴5赋,末附“佹诗”2首。《汉书·艺文志》有“孙卿赋十篇”,有人认为即《荀子》之《赋篇》。但《赋篇》只有7篇(包括“佹诗”二首),与《艺文志》所载不符。有人认为可把《荀子·成相》3篇加到《赋篇》而总计之,恰为“孙卿赋十篇”。据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据此有人谓“赋篇”为第一以“赋”名篇的作品,但是“赋篇”之名恐非荀况自名,而可能是刘向(西汉末年《荀子》的编者)所代题。五赋有一共同的表现手法,即用隐语(谜语)的问答方式:先敛藏谜底,极力陈述所赋之事物,然后假称不识,请问之王,如“箴赋”云:“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答语假作王反复对事物描绘一番,最终指出谜底。如“箴赋”云:“王曰:此夫始生巨,其成功小者邪?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赋篇》前段的问语悉用四言写成,后段之答语杂以三言、八言、九言及十言的散文句法。荀况用这种半散半诗的赋体以说明哲理,其问答形式为后代普遍采用,而其藉分析事物以阐述义理之表现法,亦演成咏物与说理之赋。 ☚ 悲士不遇赋 景福殿赋 ☛ 赋篇《荀子》篇名。《汉书·艺文志》载“孙卿赋十篇”,并序赋云:“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侧隐古诗之义。”《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刘勰认为荀况、宋玉是以赋名篇的创始者。《赋篇》托为主、客,全用隐语,文词纤巧而用义刻深,皆借物寓意,以为讽谏。如《云赋》“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蚕赋》“功成而身废,事成而家败”,皆语义双关,使人读后由此及彼,不无启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