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贞观政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贞观政要书名。唐吴兢撰。10卷40篇。分类编辑唐太宗与魏徽等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所上劝谏的奏疏,以及贞观年间的政治设施。主要内容是为君之道、求贤纳谏、历史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修养、刑罚适用等。书中所记贞观时事,颇为详尽。 贞观政要唐吴兢撰。10卷,40篇,258章,约8万字。书约成于玄宗开元八年(720)。作者吴兢为武后、中宗、高宗、玄宗四朝史官,时有“公董狐”之誉。该书依据官方卷册、实录、奏疏、档案,详参旧史,缀集旧闻,撮其要旨,分类记贞观间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45人间的政论问答及有关诤谏事迹与当时的政治设施等。对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历史借鉴、刑罚贡赋、官员选任、君臣作风、君民关系、道德规范、学术文化、征伐安边等多有论述。总结“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较为系统,为研究李世民和初唐政治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涉及到道德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君主和官吏道德等政治伦理问题,有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如唐太宗在总结隋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时强调了帝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书中谈到君主与民众关系时,以水比喻人民,以舟比喻君主。《论政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帝王应仁民重德,“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提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君德》)。又如重视道德教化的重要,说“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本书历受唐以后各朝统治者重视,9世纪以来日本皇家、幕府也很重视,多被用为讲读教材。元戈直曾采录柳芳、欧阳修、司马光等22家议论,附注于下,称为“集论”本。日人原田种成有《贞观政要定本》,搜罗较备,又编有《贞观政要语汇索引》。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绩及君臣间言论的史书。吴兢编纂。该书共10卷,40篇,总字数约8万。采用了唐太宗年间太宗与大臣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45人的政论、奏疏。该书国内外现存写本20多种,其中日本存18种。木版刻本有12种。1370年的刻本,是现存最早的。 ![]() 主要责任者: 骈宇骞 责任方式: 译注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410 千字 页码: 1-670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D691.5 语种:中 定价:48.00 出版时间:2011-03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共收录335条词条。 被引频次:161 贞观政要 192 贞观政要书名。唐政治文献。编著者吴竞。全书包括君道、君臣鉴戒、择官等40篇10卷,分类编撰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大臣有关经邦治国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等,旨在“备加甄录”太宗时“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为统治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提供鉴诫。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本书旧有戈直注明成化刊本行世,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曾校点刊行。 ☚ 傅子 柳宗元集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唐太宗时君臣议政言论集。十卷。唐吴競撰。吴競(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青年时立志于研史。好藏书。武则天时被荐为史官。时武三思等监领国史,史笔多诬,吴競乃欲撰《唐史》、《唐春秋》与之别立,未就。中宗神龙二年(706),与韦承庆、崔融、刘知幾等撰成《则天实录》。玄宗开元三年(715),拜谏议大夫。次年,与刘知幾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又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张说拜相,见《则天实录》中载有其诬证魏元忠事,屡请吴競修改,競不允。开元十七年,因“书事不当”被贬。中书令萧蒿监修国史,“奏取競所撰国史,得六十五卷”(《旧唐书·吴競传》)晚年曾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 ☚ 唐六典 建康实录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书名。宋吴兢撰。吴兢 (699—749),汴州浚仪 (今河南开封县) 人。开元八年(720) 后成书。凡10卷,共40篇。每卷分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为一篇,分类编辑贞观年间 (627—647)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孔颖达、姚思廉等45位名臣共商国是的问答和朝臣的诤议及他们上的奏疏,还有当时政治上的重大举措。其内容涉及颇为广泛: 凡治国的方针、原则,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以及官府的设置、法律的制订等等,均罗列其中。在如何治国的问题上,是书通过君臣的问答,常常举出一些历代宫廷中的史实,说明帝王严于律己的重要。作者力图写出唐太宗的屈己纳谏、恭俭节用、任贤使能、宽厚爱民,以作为封建君主励精图治的楷模,让后世的封建帝王效仿。这部政论性的专题史书体例新颖、条理清晰、简明扼要、颇具特色。但作者晚年编成此书,于史事年代多有所误,史实记载与《唐书》、《通鉴》也时见抵牾。加以历代辗转传抄,所讹更甚。元代戈直有鉴于此,参照各书,互为校订,并收集柳芳、刘煦、宋祁、孙甫、欧阳修、曾巩、司马光等二十二家所作注释,成所谓戈直集论本。此本把分开不当的章节合并,合并不当的章节分开。凡音、义难通的,均仔细推敲,力求准确无误。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点校本,即依据戈直的本子。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唐昭陵石迹考略 ☛ 贞观政要书名。唐吴兢撰。十卷四十篇。按类收录魏徵等大臣对唐太宗的问答、劝谏、诤议及唐初的政治措施。内容包括修德正身、齐家治国、历史教训、制度文化以及求贤纳谏等诸多方面。所记贞观史事详于其它史书。 贞观政要十卷。吴兢 (669—749)撰。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武则天晚年,为直史馆、修国史,参预修撰《唐书》。自武则天退位至玄宗亲政,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朝政动荡之中,吴兢由左 (右)补阙转迁起居郎,始终未离史任。开元四年 (716)底,同刘知几重新修定《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共五十五卷,受到褒奖,授以著作郎,兼修文馆学士。明年,迁卫尉少卿。在姚崇、宋璟“欲复贞观之政”的政治气氛下,吴兢开始着手“贞观故事”的编录。八年 (720),源乾曜、张嘉贞为相,为“缅怀故实”,“命”吴兢对“太宗时政化”“备加甄录”。吴兢“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旨要,举其宏纲”(《贞观政要》序),正式编录。九年 (721),张说入相兼修国史。吴兢与张说在志趣、人品等方面多不相容,张说便趁吴兢父丧之机解除其史职。吴兢在父丧期间虽然编成该书,却又无法进献玄宗。丧终,起复为太子左庶子,只能 “私撰” 国史。到开元十七年(729)六七月,源乾曜罢相,张嘉贞去世,监修国史由新任中书令的萧嵩接替,吴兢写了《上贞观政要表》,连同早已编定的十卷书一并进呈,希望玄宗“克遵太宗之故事”,并表示“陛下尚不修祖业,微臣亦耻之”。然此时玄宗已“骄心浸生,德消政易”,对其书不加理睬、对其人则以 “书事不当,贬为荆州司马”。吴兢在外任辗转数州,历时十余年,天宝初,人为恒王傅。其终生所修史籍,唐史八十余卷,《唐春秋》三十卷,又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流传至今者,唯有 《贞观政要》十卷和 《全唐文》所收14篇表疏。《贞观政要》十卷,分四十类编录太宗君臣的问对以及大臣们的谏诤、奏议等。第一卷分君道、政体两类,总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和“自古理政得失”的经验教训。第二卷分任贤、求谏、纳谏三类,专论任贤政治和君臣“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第三卷分君臣鉴戒、择官、封建三类,着重君臣关系 (包括宗室、勋旧),强调“上下同心,不相猜疑”。第四卷分太子诸王定分、尊敬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四类,专论教育帝王子孙的问题。第五卷分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五类,“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第六卷分俭约、谦让、仁恻、慎所好、慎言语、杜谗邪、悔过、奢纵、贪鄙等九类,旨在“克己励精”。第七卷分崇儒学、文史、礼乐三类,展示文教的重要作用。第八卷分务农、刑法、赦令、贡赋、辩兴亡等五类,分论几个与治乱兴亡密切相关的具体方面的基本政策。第九卷分征伐、安边两类,专论对外关系和用兵利害。第十卷分行幸、畋猎、灾祥、慎终四类,大都围绕“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展开。吴兢撰录该书,“义在惩劝”,对于书中事的年代等注意不够,加之宋代以后辗转传抄,书中讹误较多。元代学者戈直,参考诸书,相互校订,并采辑了唐宋二十二家的评论,世称 “戈本”,刊于至顺四年(1333),通行海内外。在此基础上,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此外,北京图书馆藏有最古版本,朝鲜、日本尚有多种刻本和古写本。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唐吴兢撰。《中兴书目》称作者于《太宗实录》外采太宗与群臣问答之语写成, 全书四十篇, 《新唐书》著录十卷。此书对研究唐太宗政治主张和初唐经济情况、政策有参考价值。 ☚ 续唐书 唐会要 ☛ 《贞观政要》zhen guan zheng yaoPolitical Platform of Zhenguan Period→吴兢 (Wu Jing) 贞观政要书名。唐吴兢撰。十卷四十篇。于《太宗实录》外,分类编辑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以及大臣的争议和规谏的奏疏等,还记当时法制政令及措施。元代戈直作注,并采唐柳芳以下二十二家之说附之,称为 《集论》。 贞观政要书名。唐吴兢撰。十卷四十篇,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关于国家各种政事的谈话以及大臣的诤议、奏疏和政治上的设施等。书中关于贞观故事的记载比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的有关记载都要详细,是研究唐太宗李世民及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