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通服务业
信息流通服务业是指对各种信息的占有、加工、向用户输出信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行业,包括图书、情报、档案、咨询等机构。图书馆流通的信息内容主要是文献性的大量的知识内容,对信息的搜集、整序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并不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主要是通过读者阅读传递信息; 情报机构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情报活动,它所利用的信息有文献型的知识内容,也有其它形式的信息; 档案业储存的信息内容是原始性的文件资料,可信度大,权威性最大,信息流通是在保管、存储原始档案材料的基础上提供历史见证的服务。
(1)图书馆。图书馆在古代是以藏书楼,皇家图书馆、寺院图书馆形式出现的,主要任务是收藏文献,同时也为国家政治活动、汇集编篡、学术研究服务。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图书馆开始兴盛起来。19世纪后期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业务也不断扩大。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图书业已经成为一门新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复兴和教育的普及,图书馆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开始在图书管理中应用,首先是存储方式的现代化,馆中储藏的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大量的增加了。图书流通、文献检索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建立了多种数据库和文献服务社。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存储、传播和利用书刊等知识载体,为读者服务的文化机构,它明显的具有自己的特征。它的教育性不是通过专门的教育部门或科研机构实现的,而是通过对书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提供给用户使用,从而实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另外图书馆业是一种社会服务机构,它是一种社会事业,与其他的服务行业不同,它提供给用户的是知识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基本上是公益性的,主要是免费提供给读者服务。
现在图书馆的作用已不仅仅是收藏文献,而且还扩展延伸到更能体现其社会作用的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两方面。整理使文献有序化,为利用文献创造条件,进而利用文献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技术、开发智力资源,以使其社会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在世界图书馆业中,西欧的图书馆业历史悠久,类型齐全,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图书馆业历史较西欧短,但发展迅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图书馆业,美国图书馆业协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图书馆协会,不仅图书馆类型齐全,数目众多,而且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级的图书馆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图书馆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现代图书馆的真正发展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基本建立起类型比较齐全的图书馆系统,“集成图书馆自动系统”已基本完成。
(2)情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使军事情报工作和服务于战争的科技情报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各国专门地建立各种情报机构,并且也建立了初级网络。由于秘密传播的需要、缩微、密码等情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战后为了恢复战争所造成的损坏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需要,各国的情报机构纷纷地转向科技情报工作。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的需要使情报业发展为涉及多方面的比较独立的行业体系,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情报部门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物质技术条件。现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体制及各级情报机构,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引入,使情报网不断完善,且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国内联网,国际网络化也正在形成和完善。
情报工作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选择和利用,把用户所需的信息传给用户,以达到促进用户工作的目的。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信息和文献的搜集、整理加工和管理、信息简索、编译报道、出版刊物,分析研究和咨询服务等。
信息是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市场销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情报工作有如下的作用:
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从根本上讲,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靠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情报工作把科研人员从沉重的文献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查找文献的时间。另外,情报人员提供的综合分析报告,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科研方向和动态,以便更快更好的出成果。
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信息作为重要资源之一,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技术竞争、技术贸易中如何取得好成果,怎样以最少的物质投入办最多的事,怎样充分利用别人已取得的成果,确定正确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报工作。
❸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发展可分为四个段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情报业承担着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的重担,使信息得到更大限度的应用,使各种知识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进社会进步。
西方发达国家的情报业十分发达,建有大型的国家情报中心及各种情报机构,并且已基本实现网络化,计算机、通信业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广泛,现代化水平较高。我国情报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经过40年的建设,已行成了一个从国家到地方多级情报体系的相对稳定的行业队伍。情报的服务内容比较齐全,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已有了相当数量的普及,机检、数据库建设、自动标引等已部分实现现代化,很多情报机构和高校都实现了国际联机检索。
(3)档案业。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象、声音及其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文字出现后,记录人类活动的内容就保存起来,便成了档案。但古代社会档案数量不多,种类单一,利用和交流范围狭小,所以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在封闭的系统内用手工进行管理的。
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先后进行的档案工作改革,使档案工作逐渐成为开放系统。且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大量增加,各行各业对档案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档案业成为一种独立行业。现代档案业已发展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为原有的部门服务,而且为学术研究部门和普通公民服务; 不仅处理档案原件,还提供数据型、事实型的档案信息加工资料;不仅用传统的手工检索,而且还应用计算机管理,开展馆际联系及与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各国陆续开展了现代化档案业的建设。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档案管理、编目、检索及库房管理等方面,部分地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缩微技术也向着高缩微设备性能,扩大缩微摄影应用范围发展; 档案保护技术、如馆内环境指标自动监控、档案纸张的去酸等技术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的档案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全面的、迅速的发展,全国已有相当数量的档案室使用了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空调机、去湿机、吸尘器、自动警报器等设备以及闭路电视监视设备。全国档案馆网也正在实施,为使用者创造了更良好的条件。
档案业的主要工作机构是档案室和档案馆,它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利用档案,具有以下几种职能:积累和管理国家档案财富; 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 提供原始证据,维护历史真实面貌; 承担宣传教育的职能。档案业的工作对象——档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信息,是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方面有特殊的功能。档案的任务也具有特殊性:首先是鲜明的政治性,档案工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被一定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其次是机要性,因为档案中很大一部分是保密的,特别是近期的、现行的保密性更强,不对外开放。
信息流通服务业
信息流通服务业是指对各种信息的占有、加工、向用户输出信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行业,包括图书、情报、档案、咨询等机构。图书馆流通的信息内容主要是文献性的大量的知识内容,对信息的搜集、整序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并不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主要是通过读者阅读传递信息;情报机构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情报活动,它所利用的信息有文献型的知识内容,也有其他形式的信息;档案业储存的信息内容是原始性的文件资料,可信度大,权威性最大,信息流通是在保管、存储原始档案材料的基础上提供历史见证的服务。
1.图书馆
图书馆在古代是以藏书楼,皇家图书馆、寺院图书馆形式出现的,主要任务是收藏文献,同时也为国家政治活动、汇集编纂、学术研究服务。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图书馆开始兴盛起来。19世纪后期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业务也不断扩大。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图书业已经成为一门新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复兴和教育的普及,图书馆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开始在图书管理中应用,首先是存储方式的现代化,馆中储藏的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大量的增加了。图书流通、文献检索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建立了多种数据库和文献服务社。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存储、传播和利用书刊等知识载体,为读者服务的文化机构,它明显的具有自己的特征。它的教育性不是通过专门的教育部门或科研机构实现的,而是通过对书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提供给用户使用,从而实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另外图书馆业是一种社会服务机构,它是一种社会事业,与其他的服务行业不同,它提供给用户的是知识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基本上是公益性的,主要是免费提供给读者服务。
现在图书馆的作用已不仅仅是收藏文献,而且还扩展延伸到更能体现其社会作用的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两方面。整理使文献有序化,为利用文献创造条件,进而利用文献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技术、开发智力资源,以使其社会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2.情报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使军事情报工作和服务于战争的科技情报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各国专门地建立各种情报机构,并且也建立了初级网络。由于秘密传播的需要,缩微、密码等情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战后为了恢复战争所造成的损坏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需要,各国的情报机构纷纷地转向科技情报工作。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的需要使情报业发展为涉及多方面的比较独立的行业体系,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情报部门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物质技术条件。现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体制及各级情报机构,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引入,使情报网不断完善,且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国内联网,国际网络化也正在形成和完善。
情报工作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选择和利用,把用户所需的信息传给用户,以达到促进用户工作的目的。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信息和文献的搜集、整理加工和管理、信息简索、编译报道、出版刊物,分析研究和咨询服务等。
西方发达国家的情报业十分发达,建有大型的国家情报中心及各种情报机构,并且已基本实现网络化,计算机、通信业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广泛,现代化水平较高。我国情报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经过40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从国家到地方多级情报体系的相对稳定的行业队伍。情报的服务内容比较齐全,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已有了相当数量的普及,机检、数据库建设、自动标引等已部分实现现代化,很多情报机构和高校都实现了国际联机检索。
3.档案业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文字出现后,记录人类活动的内容就保存起来,便成了档案。但古代社会档案数量不多,种类单一,利用和交流范围狭小,所以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在封闭的系统内用手工进行管理的。
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先后进行的档案工作改革,使档案工作逐渐成为开放系统。且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大量增加,各行各业对档案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档案业成为一种独立行业。现代档案业已发展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为原有的部门服务,而且为学术研究部门和普通公民服务;不仅处理档案原件,还提供数据型、事实型的档案信息加工资料;不仅用传统的手工检索,而且还应用计算机管理,开展馆际联系及与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档案业的主要工作机构是档案室和档案馆,它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利用档案,具有以下几种职能: 积累和管理国家档案财富;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 提供原始证据,维护历史真实面貌; 承担宣传教育的职能。档案业的工作对象——档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信息,是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方面有特殊的功能。档案的任务也具有特殊性: 首先是鲜明的政治性,档案工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被一定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其次是机要性,因为档案中很大一部分是保密的,特别是近期的、现行的保密性更强,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