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象征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流行于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诗歌流派。后波及欧美等国,影响到戏剧、美术等领域。1886年巴黎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形成了象征主义诗人集团。代表诗人有波德莱尔、魏尔伦、韩波、马拉美等。19世纪末该集团虽解体,但到20世纪初又开始盛行,代表诗人有瓦雷里、叶芝、艾略特、维尔哈伦等。象征主义诗人排斥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也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他们把艺术与现实对立起来,注重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借直觉的象征表现神秘的内容,常采用暗示、联想、烘托等手法,强调诗的音乐效果。它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某些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也有所揭露,但主要倾向是颓废主义和悲观情绪。我国新文学发展过程中,曾译介过不少象征主义的文章,并在20年代形成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其他如戴望舒、王独清等不少诗人都受过象征主义的某些影响。

☚ 自然主义   颓废主义 ☛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梁宗岱作。初载于1934年4月1日《文学季刊》第2期。作者先从一般文艺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谈起,认为“比”只是修辞学的局部事体,而象征却应用于作品的整体,与“兴”颇近似,超于两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表面看来,两者似乎不相联属,实则是一而二,二而一。”象征的特性有二:一是融洽, “指一首诗的情与景,意与象的惝恍迷离,融成一片”;二是含蓄, “指它暗示给我们的意义和兴味的丰富与隽永”。作者认为象征之道即是“契合”。他引用波特莱尔《契合》一诗,称之为“近代美学底福音”,认为这诗表达了象征主义的基本原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不过是一座“象征底森林”,只有陶然忘机的人们才能瞥见这一切都沉浸在“幽暗与深沉”的大和谐中的境界。作者认为这并不是幻觉或错觉,而是“形神两意的无我底境界”,是自我的内在的真与外界的真的调协, “宇宙和我们底自我只合成一体,反映着同一的荫影和反应着同一的回声”。而这时候的心灵,“是更大的清明而不是迷惘”。所以一切最上乘的诗都应该唤起两重感应: “形骸俱释的陶醉和一念常惺的彻悟。”当我们用理性去分析外界事物时,它们只是无生气的物品。而“当我们放弃了理性与意志底权威,把我们完全委托给事物底本性”时,便构成一个深切的物我交流。日常的价值判断在那里消失, “那里唯一的度量是用情,唯一的权衡是爱”。文章认为这就是《神曲》与《恶之华》那样的诗篇达到的境界。

☚ 新月诗选·序言   致窦隐夫 ☛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随后又扩展到比利时、德国、奥地利和俄国。法国诗人让·莫雷亚斯于1886年9月15日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文学宣言,首次用“象征主义”这个称谓指代当时的新诗人。要求诗人摆脱自然主义文学注重再现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挖掘和表现内心的真实,力图赋予抽象观念以具体可感的形式。从此揭开了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序幕。文学史家认为,早在象征主义一词流行之前,实际上已有象征主义的艺术倾向。继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之后,韩波 (1854—1891)、魏尔伦(1844—1896) 强调直觉、幻想和诗歌的音乐性,他们的作品被推为象征主义的典范。
法国诗人马拉美 (1842—1898) 是象征主义运动的中坚人物。他在理论上提出诗是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写诗和作曲一样,文字起音符作用,其所表达的不是日常情感,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感觉。为追求交响乐般的象征效果,可以不惜废弃标点符号,打碎日常语言的语法程序,对词加以新的改造和组合。在马拉美的理论和创作以及阿瑟·西蒙斯的著作《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影响下,象征主义开始从法国向外广泛传播。这一流派在比利时的代表是梅特林克 (1862—1949) 和维尔哈伦 (1855—1916),前者的代表作是象征主义戏剧 《青鸟》,后者以诗歌为主,用象征手法鲜明地描绘了都市的腐化和乡村的衰败,赞美了劳动,并号召起义(《起义》)。德国的象征主义作家首推霍普特曼和盖奥尔格。奥地利作家里尔克和霍夫曼斯泰尔,俄国诗人勃洛克和叶赛宁也属于象征主义行列。勃洛克的《十二个》是歌唱十月革命的象征主义长诗,叶赛宁的《无题》则以高超的技巧显示了象征主义的典型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流派虽早在19世纪末就逐渐分解衰亡,但象征主义的思潮却依然具有生命力,在20世纪又产生了后期象征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可以看到受象征主义影响的诗人,如戴望舒、李金发等。

☚ 唯美主义   民粹派文学 ☛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xiangzheng zhuyi

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种创作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文学流派。作为创作方法,象征主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浪漫主义。它反对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也反对直接抒发人们的感情,它主张用象征性事物来暗示某种内在意蕴,这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托物吟志”很相近。这种方法善于将不可言说的情绪、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呈现于人们面前。它还大量运用象征、想象的方法使作品色彩绚丽,富于音乐美。但不能否认,这种创作方法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追求神秘莫测、晦涩难解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个文学派流,象征主义最先流行于19世纪末的法国。但先驱者可追溯到更早一些的美国诗人爱伦·坡及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那里。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有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法国著名诗人瓦雷里、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等等。
“象征主义”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一八八六年九月十八日,一位年轻诗人让·莫雷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出了“象征主义”这一名称,而且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从而得到广泛而热烈的影响,象征主义这一文学流派由此而正式诞生。

☚ 席勒式   表现主义 ☛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Xiangzhengzhuyi

指19世纪末流行于全欧洲的重要绘画流派。它与印象派注重再现光色真实相悖,提倡寓意、象征的方法,追求主观意象和情感的表现。但该派画家在题材和具体手法上却各不相同。有的强调梦幻境界,有的流露出消极悲观情绪;有的采用具象写实,有的夸张变形,有的又强调平面化的装饰美。此派对20世纪绘画的发展影响颇大。代表画家有法国的G·莫罗、P·P·d·夏凡纳,瑞士的A·勃克林、F·贺德勒等。

中选者 贺德勒

☚ 新艺术   野兽派 ☛

象征主义

西方现代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19世纪下半叶产生于法国,其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得名于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9月15日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力图摆脱自然主义机械摹仿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探求内心的“最高真实”。认为现实是虚假痛苦的,人们心理的“另一世界”才是真实的、美的,理性不能把握,只能通过象征来暗示。艺术的目的即是这种象征、暗示。作品具有浓厚的悲观情绪,以及个人主义、神秘主义色彩。主要代表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叶芝、艾略特;剧作家梅特林克;美术家摩罗等。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Le Symbolisme

在欧美现代派文学中最早出现、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它的名称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提出的。象征主义的先驱是法国的波德莱尔。他的《恶之华》就是第一部象征主义诗集。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深远,19世纪末传到欧洲各国。到了20世纪40年代改称为后期象征主义。但前后两期的艺术特色基本一致。首先,擅长于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反对描写诗人的直接感受,主张通过物质的可感性再现隐蔽的内心世界,通过艺术想象创造能表达主观感情的客体;他们用联想、暗示和象征作为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媒介,手法随意,玄妙朦胧,读者很难捉摸。其次,强调“感情的移借”,即五官的感觉彼此相通。诗作基调悲观,宣扬神秘主义,形式工致,音韵和谐,追求诗歌的音乐性,认为诗歌应该具有交响乐的效果。前期象征派诗人以马拉美、魏尔伦、韩波及梅特林克为代表;后期代表人物有艾略特、叶芝、勃洛克、里尔克等。代表作品如马拉美的《爱罗第亚德》,艾略特的《荒原》等。

☚ 古今之争   超现实主义 ☛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Symbolism

象征主义与其说是一个美术流派,不如说是一种美术思潮更为确切。它反对写实主义,倡导理想主义;反对理性,强调感觉。运用神话进行创作是象征主义画家的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比较关心的是表现观念、气氛和情感。诗人摩里亚斯(Jean Moreas)在1886年9月18日费加洛日报上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为理念披上感性的外形”,指出象征主义是“现代艺术创造的精神倾向”。1891年欧里尔(Albert Aurier)指出高更是象征主义美术的先驱。早期的象征主义画家还有夏凡纳(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1824—1898)、莫罗(Gustave Moreau 1826—1898)、鲁东(Odilon Redon 1840—1916)等人。在高更的直接影响下,塞柳司尔(Paul Serusier 1863—1927)、德尼(Maurice Denis 1870—1945)、波纳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1868—1940)等人于1891年在巴黎的朱利安学院成立了一个新的画会—“纳比派”(Les Nabis)。这些人受高更风格和日本版画的影响,广泛采取平涂画面的手法,追求画出眼睛看不见的第三现实,依靠线和色彩来表现出记号和象征。形成了象征主义美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 修拉   表现主义 ☛
000011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