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Mingdai zibenzhuyi mengya明朝中期,在中国江南某些地区纺织业、浆染业、造纸业、制瓷业、矿冶业等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出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称做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首先,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应有比较显著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手工业越来越和农业相脱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其次,商品货币经济发达。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被生产出来不仅仅是为了自给自足或缴纳国家的租税,而还有更多的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6世纪前后的明代社会大概具备了这样的经济条件。当时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水平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社会分工日益明显,在江南某些地区,老百姓们可以从农业中脱身出来,专营手工业。如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万历《秀水县志》卷一《市镇》)濮院镇的百姓“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胡琢《濮镇纪闻》卷一《风俗》)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促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过渡。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纸张、瓷器、铁器、木材、染料、油料等各种产品都成为商品,投入市场进行交换。随之出现了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当时,除南京、北京外,江南地区也十分繁华,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这些商品经济繁荣地区,出现了稀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比如在苏州的一些丝织业中,出现很多以织绢为生的机户,他们大多是小商品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织机和少量的雇佣工人。其中有些机户还拥有大量资金,购置20台至40台织机,雇佣机工几十人,成为手工工场的场主。另一方面,苏州郡城内外还有一些自己没有织机,而靠出卖劳动力和织纺技术的机工,他们往往受雇于机户,计日受值。他们与机户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九年七月)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摆脱了人身依附的商品货币关系。除了苏州的丝织业中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江南的其他行业如浆染业、造纸业、榨油业、铸铁业、制瓷业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说,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江南地区的出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已走向衰落。但是,由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微弱,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缓慢。 ☚ 戚继光抗倭 鱼鳞图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