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遣使临吊仪
明代文武大臣死亡,皇帝派使臣前往吊丧时举行的仪式。《明史·礼志十四》: “遣使临吊仪: 太常司奉旨遣吊。前期,设宣制位于丧家正厅之北,南向; 丧主受吊位于南,北向; 妇人立哭位于殡北幕下。其日,使者至。丧主去杖,免绖衰服,止哭,出迎于中门外。复先入,就厅前拜位。内外止哭,使者入,就位称有制。丧主以下再拜跪。宣制曰: ‘皇帝闻某官薨,遣臣某吊。’ 丧主以下复再拜。礼毕,内外皆哭。使者出,丧主至中门外,拜送,杖哭而入。宫使则称有令。至遣使赙赠及致奠,其仪节亦相仿云。赙赠之典,一品米60石,麻布60匹。二品以5,三品、四品以4,五品、六品以3,公候则以百。永乐后定制,公、候、驸马、伯皆取上裁。凡阵亡者全支,边远守御出征及出海运粮病故半支。其遣百官会王公大臣丧仪。前期,有司于丧家设位次。其日应会吊者素服至。丧主以下就东阶哭位,主妇以下就殡北哭位。百官入,就殡前位哭,主丧主妇以下皆哭。止哭,再拜,主丧以下答拜。班首诣丧主前展慰毕,百官出,丧主拜送,杖哭而入。会葬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