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耕藉仪
明代皇帝率群臣耕地,种田所举行的仪式。以此劝民务农耕作。《明史·礼志三》: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 定耕藉仪。前期百官致斋。顺天府官以耒及穜稑种进呈, 内官仍捧出授之, 由午门左出, 置彩舆,鼓乐,送至耤田所。至期,帝翼善冠黄袍,诣坛所具服殿,服衮冕,祭先农。毕,还,更翼善冠黄袍。太常卿导引至耕耤位,南向立。3公以下各就位,户部尚书北向跪进耒, 顺天府官北向跪进鞭。 帝秉耒, 3推3反讫。 户部尚书跪受耒, 顺天府官跪受鞭, 太常卿奏请复位。府尹挟青箱以种子播而覆之。帝御门外,南向坐,观3公5推,尚书9卿9推。太常卿奏耕毕,帝还具服殿,升座。府尹率两县令耆老人行礼毕,引上中下农夫各10人,执农器朝见,令其终亩。百官行庆贺礼,赐酒馔。三品以上丹陛上东西坐,四品以下台下坐,并宴劳耆老于坛旁。宴毕,驾还宫。大乐鼓吹振作,农夫人赐布1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