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调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调鼎diào dǐng(字)阎尔梅,一字国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清代诗人。 调鼎 调鼎参见“傅岩梦”。李纲《苏武令》:“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史浩《水龙吟·次韵弥大梅词》:“算功高调鼎,不如竹外,一枝斜好。” ☚ 条冰 调羹 ☛ 调鼎 调鼎tiáodǐnɡ━┃ 指宰相。《韩诗外传》:“伊尹,故有莘氏僮,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后遂以“调鼎”称宰相。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唐·刘长卿《寄上浙西节度使李侍郎中丞行营》诗:“运筹初减灶,调鼎未和羹。”唐·钱起《送王相公赴范阳》诗:“受脤仍调鼎,为霖更洗兵。” ☚ 调梅 调羹 ☛ 调鼎代称宰相。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调鼎鼎,古代之食器,用于烹饪。语本《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梅、盐都是调味品。意谓商王武丁立傅说为相,欲其治理国家,如调鼎中之味,使之协调。后世因以调鼎为宰相职责之喻称。且因梅、盐固为调味品,故又作“调盐”、“调梅”。唐孟浩然《孟浩然集》四《都下送辛大之鄂》:“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旧唐书·裴度传》录文宗诏曰:“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宋王安石《临川集·送郓州知府宋谏议》:“治装行入觐,金鼎重调盐。”《全唐诗》九二李乂 《奉和幸望春官送朔另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调鼎tiáo dǐng见“调羹”。 治国 治国经国 守国 营国 裁国 体国 理国 干国 临国 平国 正国 出治 为政 经济 经纬天下经邦纬国 经纶天下 ☚ 治事 治国之道 ☛ 烹调 烹调庖(庖馔) 膳 馈 调治 调羹 调饪 炙脍 调烹 烹燔 烹庖 烹和 烹治 饪熟 ☚ 煮熟 宰杀、腌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