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本举末三国魏王弼用语。意谓抓住根本,带动枝节。语出王弼《老子注·38章》:“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认为世界上各种具体事物都是“末”或“子”,自然无为的“道”才是“本”或“母”。因此,在社会政治伦理方面他主张以自然无为为根本(本),以仁、义、礼、智为枝节(末),以为只要“以无为本”,崇尚自然无为,就可以既有利于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的实行,又可以避免产生虚伪造作、华而不实的社会弊病。王弼在《老子微旨略例》中还说:“闲邪在乎存诚,不在察善;息淫在乎去华,不在滋章。”要防止淫邪,在于坚定自己的善良信念,保持原有的纯朴本质,而不在于一件一件地做善事,遵行繁琐的法令,因此,仁义忠信、刑政法令等等都不要多搞,应以自然无为的观点对待名教,亦即“崇本举末”。 崇本举末 崇本举末王弼提出的方法论原则。意即抓住根本,带动末节。王弼认为:“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老子》三十八章注)只有“守其母以存其子,崇其本以举其末”,才能“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同上)在政治上,其“本”指自然无为,“末”指仁、义、礼、智;因而,要想求得仁、义、礼、智,首先要自然无为。 ☚ 崔慰祖 崇本息末 ☛ 00000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