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语文教育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语文教育史

语文教育史yuwen jiaoyu shi

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说来,语文教育的发端,是从文字的产生开始的,而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使用文字。我国学校出现得也很早。传说五帝时代就有了名为“成均”的“大学”;到虞夏时代开始有“庠”、“序”之类的学校;两周有“国学”和“乡学”;春秋战国时代,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唐宋以后,不仅有官学、私学,书院制度也得到很大发展。无论官学、私学,还是书院,尽管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很重视语言文字的传习,尤其重视童蒙教育。但是,古代的语文教育,从来没有专门设立“语文”一科,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研习儒家经典,语文仅仅是读经的工具和手段。
1903年,清政府在洋务派办学堂的基础上,公布了张之洞提出的“学堂章程”,由此产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癸卯学制。随着新学制的颁布,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中国文学”一科才应运而生,从而为中国具有科学意义的语文教育揭开了序幕,语文教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1903年语文单独设科至“五四”运动前后,是一个由传统语文教育向近、现代语文教育逐步转变的时代。语文学科逐渐从经学、史学、哲学等科中分化出来,有了自己的教学目的,出现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语文教科书,如南洋公学的《蒙学课本》、商务印书馆的《中学堂国文教科书》、中华书局的《新中华教科书》等,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打破旧式蒙学教材的格局,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创新。此外,教育界一些有志之士,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国外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授法理论,对我国语文教育也产生了影响。
从“五四”运动至解放前,语文教学上突出表现为文言与白话之争。“五四”以后国文科改为国语科,白话文逐步进入语文教材。作为现代语文教育重要标志的白话文教育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这是语文教育史上根本性的变革。为探索白话文教学的道路,语文教育界如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黎锦熙等学者,在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下,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艰苦求索,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现代语文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如叶圣陶先生的关于“语文是工具”的观点,“听说读写并重”的观点,“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观点,“语文课应是训练课”的观点,“给语文教材以科学性”的观点,“作文与做人”的观点等等,直至今天,对语文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另外,从30年代到解放前夕,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国统区教育和解放区教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制度。解放区语文教育无论是内容和方法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对我国解放后的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多方面的影响。
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语文教育既有前进,又有曲折和反复。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语文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为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国使用了统一的语文教材,建立了各种教学研究组织,教师队伍也发生很大变化,语文教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语文教育也出现过多次反复。在“学苏联”的热潮中,开展了“《红领巾》教学问题”的讨论,语文教学一度被引上文学分析的道路。随后,1956年开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一次有计划有领导的大规模的语文教改试验,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而半途夭折。在“大跃进”年代,语文教学的正常秩序被打乱,语文课一定程度上被纳入政治运动的轨道。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语文教育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扎扎实实进行改革试验,并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但在“文化大革命”时,语文教育又遭到严重的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语文教育工作又得到恢复和发展。新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在全国推行,这对于统一认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各种语文教学研究机构,各类语文教育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无论在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上都出现了生动活泼、蒸蒸日上的局面。

☚ 语文教学法的相关学科   语文教育见习 ☛
语文教育史

语文教育史Yuwen jiaoyushi

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从正式的学校教育开始出现,就有了语文教育。一般说来,语文教育的发端,是从文字的产生开始的,它的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使用文字。我国的学校出现得也很早,传说五帝时代即有了名为“成均”的学校;到虞夏时代有“庠”、“序”之类的学校,周代出现了“国学”和“乡学”。《周礼》载:“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说明入学之初先识字,是我国多年的传统。虽然,古代各类学校教育并未专设“语文”一科,但学习语言文字,却是研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903年,清政府在洋务派办学堂的基础上,颁布了《奏定初级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教育史称为“癸卯学制”,正式设立了“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两科,语文教育至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成为传统语文教育向近、现代语文教育逐步转变的时代,语文学科确立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出现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语文教科书,如南洋公学的《蒙学课本》、商务印书馆的《最新国文教科书》、中华书局的《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打破了旧式蒙学教材的格局,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创新;此时,西方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授法理论,也被介绍到中国来,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四”运动中的文言与白话之争,迅速地反映到语文教育上来。1920年1月, “国文课”改为“国语课”,白话文迅速进入语文教材。作为现代语文教育重要标志的白话文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语文教育史上根本性的变革。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黎锦熙等人勇于改革,艰苦求索,从理论到实践都为现代语文教育的确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0年代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全新的,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解放区的教育制度,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虽然因为战争的影响,使改革并不彻底,但解放区的语文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有鲜明的特点,对新中国的语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广泛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语文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和政府对语文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为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国使用了统一的语文教材,设立了专业出版社,组织了专业的调查、研究队伍,并将“国语”改称为“语文”,使语文教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1956年10月中央教育部颁发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学习苏联小学阅读教学的理论和经验的产物,是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的一次重大的改革,促使语文教学向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大跃进”年代,语文教学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在所谓的“教育大革命”中,语文课被纳入了政治运动的轨道,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后退。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语文教育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了扎扎实实的教育改革实验,并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语文教育又遭到严重的破坏,1963年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被彻底否定,语文课或等于被取消,或成为与政治混杂的“政文”课。1976年10月以后,教育领域拨乱反正,语文教育工作又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2月,中央教育部颁发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次改革的开始,相应的新编教材也在全国推广使用,大纲重新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质,这对于统一认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进行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改实验,使整个语文教育呈现了一派生动活泼、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 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语文教育学 ☛
00005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