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鸭脚板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鸭脚板草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 异名 辣子草、地胡椒(四川)。 基源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扬子毛茛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ll Miq.(R..pensylvanicus L var siebold Ito) 形态 多年生草本。须根伸长簇生。 茎铺散,斜升,高20~50cm,下部节偃地生根,多分枝,密生白色或淡黄色柔毛。 基生叶与茎生叶相似,为3出复叶;叶片圆肾形至宽卵形,长2~5cm,宽3~6cm,基部心形,中央小叶宽卵形,3浅裂至较深裂,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不等2裂;叶柄长2~5cm,密生柔毛,基部扩大成褐色膜质的宽鞘,抱茎,上部叶较小,柄亦短。花与叶对生,直径1.2~1.8cm;萼片狭卵形,长4~6mm,为宽的2倍;花瓣5,黄色或上面变白色,狭倒卵形,有5~9条深色脉纹,下部渐成爪,蜜槽小鳞片位于爪的基部;花托密生白柔毛。 聚合果圆球形,直径约1cm,瘦果扁平,无毛,边缘有宽约0.4mm的宽棱,喙长约1mm,成锥状外弯。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322页.图版108.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林边及平原湿地。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春、夏秋采收全草。 【药性】: 性味 ❶ 《分类草药性》:“热,苦。有毒。” 功效 截疟,解毒,散瘀。 主治 疟疾,瘘肿,毒疮,跌打损伤。 ❶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包鱼口,外治蛇咬。”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重庆草药》:“治疟疾:鸭脚板草嫩枝叶捣烂,发疟前包扎于前臂内侧接腕处,也可包于命门,以布垫之,包的时间不可过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