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木皮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基源 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柴的树皮。 原植物 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 余项参见“鸭脚木叶”条。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收树皮或根皮。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树皮片块状,向内微弯,长3~5.5cm,宽2.5~3.5cm,厚2~3mm;表面暗灰色,有不明显的横长皮孔,木栓易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片块,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三萜化合物及其脂肪酸酯。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84;23(9):2081 【药性】: 性味 苦、涩,凉。 ❶ 《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涩,平。” ❷ 《岭南采药录》:“苦。” ❸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 ❶ 《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❷ 《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煎水服。” ❸ 《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❹ 《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食积滞。” ❺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 ❻ 《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酒炒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陆川本草》:“治骨折:生鸭脚木皮180g,生犁片木叶120g,生官榕木叶120g,雄鸡1只。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24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 ” 单方应用 ❶ 《岭南草药志》:“治赤白痢: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取120g,水煎服。” ❷ 《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180g,浸酒500ml,每服15~30ml,日服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