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词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词话

词话

见“曲艺”类。

☚ 诗话   笑话 ☛

词话

词话

❶元明说唱文学之一种。形式有说有唱,篇幅可长可短。长篇以明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较著名,短篇有《快嘴李翠莲记》(见《清平山堂话本》)等。今传明成化间编刻《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为现存最早词话刻本。或以为词话即“鼓词”。
❷词论之一种,用以评论词、词人、词派及考订有关本事。创始于宋,自宋王灼《碧鸡漫志》至近代潘飞声《粤词雅》,凡六十余种。近人辑有《词话丛编》,罗甚富。
❸明人对于夹有诗词的章回小说,亦曾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等。

☚ 诗话   鼓词 ☛
词话

词话

元明说唱形式。元初已有关于词话演出的记载。元《通制条格》卷 二七:“至元十一年十一月中书省大农司呈……顺天路束鹿县镇头店聚约伯(百)人,搬唱词话。”当时并有禁止民间“演唱”或“搬唱”词话的禁令。元杂剧中,多有引用词话唱词之处,如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有“那唱词话的有两句留文:‘咱也曾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可知元代词话的唱词为七、十言韵文。1967年在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刊本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为今知最早的词话刊本。其体制为散文、韵文相间或全部韵文,韵文为七言或十言,与元杂剧所引词话唱词相同。又有天启、万历间刊本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体制与成化本说唱词话相类同。一般认为,词话源于唐五代及宋初的词文,而后世的弹词和鼓词又为词话的发展。又明清人曾记有“宋人词话”,如钱希言《桐薪》、《狯言》谓宋人有《灯花婆婆》、《紫罗盖头》词话,清初钱曾《也是园书目》著录“宋人词话”《灯花婆婆》等十二种。近人据此有词话起于宋代,以及宋人著录未见“词话”名称,所谓“宋人词话”实为明清人以元明沿袭之词话名称加诸宋元话本两说。后一说已被曲艺史研究者广泛采用。

☚ 货郎儿   宝卷 ☛
词话

词话

元明说唱艺术的一种。有说有唱。多为长篇,句式上比陶真灵活,出现十字句与长短不一的句子。1967年在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的词话刻本《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16种,是现今所见最早的词话话本。词话后来分化为鼓词和弹词。也有人认为词话就是“鼓词”。

☚ 评弹   阿苏巴底 ☛
词话

词话

词话是词论、词评的一种重要方式。词话的性质与诗话类似。多数词话是自由短小的随笔漫评。有些著名词话则是自成体系、自立门户的理论专著,代表了不同的词学观点和各种词派的创作宗旨与批评标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词话创始于宋代,至清代而撰述遂多。宋人诗话始于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宋人词话始于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约作于元丰初(1078—1081),故梁启超称为“最古之词话”。宋人词话,有自成专书者,如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王灼《碧鸡漫志》。有附于诗话及诗文评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后集,各有词话一卷;魏庆之《诗人玉屑》末卷,亦附以词话;陈模《怀古录》三卷,上卷论诗,中卷论词,下卷论文。有见于文集与笔记者,如张侃《拙轩集》有《揀词》一卷,吴曾《能改斋漫录》有词话二卷。有散见于总集与选本者,如鲖阳居士《复雅歌词》,黄昇《花庵词选》,于所选各家时有评述;何士信《草堂诗馀》掇拾前人评论,书名全称为《精选名贤词话草堂诗馀》。如果按照内容来加以区分,宋人词话约可分为纪事、品藻、乐律、议论四类。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系仿孟棨《本事诗》而作,重在纪事,有为词备史乘之意,对了解词人经历、词作背景、提供了可资考证的资料。踵之者有杨湜《古今词话》,佚名《本事词》、《诗词纪事》,广采异闻,多涉冶艳,所载已不可尽信。宋人笔记中,这类与词有关、或虚或实的传闻甚多,反映了当时的词坛风气。 后人据以汇辑者,有张宗《词林纪事》,唐圭璋《宋词纪事》。宋元祐间,晁补之作《骫骳说》二卷,专论近世乐府歌辞,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为《晁无咎词话》。晁补之原书已佚,今传其《评本朝乐章》一篇,历评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七家词,首开词话中品藻之门。南宋初朱弁《续骫骳说》一卷,即继此而作。嗣后周密《浩然斋雅谈》诸书,纪事与品藻并重,两者兼而有之。词在宋代,视为“声学”。因此论述乐律词律,也成为词话一项关乎词体的特有内容。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论古今乐曲之变,卷三至卷五论唐宋诸曲调源流;张炎《词源》卷上备述律吕、宫调、管色、犯声与歌法,都是有关词乐的专门之学。至于涉及词中平仄声律以及句法字面问题的,在宋人词话与有关笔记中屡见不鲜。议论类的词话,可以宋元间的张炎《词源》、沈义父《乐府指迷》,陆行直《词旨》为代表。张炎揭橥“清空”与“雅正”之说,论词一以此为宗尚。他与沈义父等又多谈作词的词法,递相传授,在当时与后世都影响匪浅。清代词学复盛,词话之作,远轶两宋。著名的清人词话,即不下十馀种。上述四类内容,不但皆有所承,而且还有重大发展,尤以长于立论著称。精言胜义,络绎纷呈,立宗立派,各具法度。浙西词派、阳羡词派、常州词派等,竞以词话形式反复申述它们各自的论词主张。常州词派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推尊词体,阐扬寄托比兴之旨;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复予推衍,极力倡导“沉郁顿挫”的词风,在近代词论中处于主流地位。临桂词派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论词以“重、拙、大”为宗,他们的创作也多与之相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独树一帜,将新的理论观念带进词话,使词话一体具有近代色彩。《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不惟用以论词,同时也兼以论诗,不啻是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自宋元迄于近代,足以自成卷帙的词话,其总数少说也有一百馀种。唐圭璋所编《词话丛编》(修订本),凡收词话八十五种(附录四种)。其中宋人词话十一种,元人词话二种,明人词话四种,清人词话五十一种,近人词话十七种。所收虽已大备,但尚有数十种历代词话可辑为补编,庶几完备无憾。

☚ 词的起源   词派 ☛

时贤本事曲子集/古今词话/复雅歌词/碧鸡漫志/能改斋词话/苕溪渔隐词话/拙轩词话/魏庆之词话/中兴词话/浩然斋词话/词源/乐府指迷/吴礼部词话/词旨/渚山堂词话/艺苑卮言/爰园词话/词品/窥词管见/西河词话/古今词论/七颂堂词绎/填词杂说/远志斋词衷/词学全书/花草蒙拾/皱水轩词筌/金粟词话/古今词话/柳塘词话/词苑丛谈/词统源流/词藻/历代词话/词洁/雨村词话/西圃词说/铜鼓书堂词话/雕菰楼词话/灵芬馆词话/词综偶评/戏鸥居词话/张惠言论词/介存斋论词杂著/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片玉山房词话/词苑萃编/本事词/词林纪事/莲子居词话/乐府馀论/填词浅说/双砚斋词话/问花楼词话/词径/听秋声馆词话/憩园词话/雨华庵词话/蓼园词评/左庵词话/南亭词话/词学集成/香研居词麈/赌棋山庄词话/蒿庵论词/菌阁琐谈/芬陀利室词话/词概/词坛丛话/白雨斋词话/复堂词话/岁寒居词话/论词随笔/词徵/袌碧斋词话/词论/词旨畅/近词丛话/人间词话/湘绮楼评词/饮冰室评词/大鹤山人词话/近代词人轶事/彊村老人评词/蕙风词话 续词话/玉栖述雅/词说/卧庐词话/小三吾亭词话/忍古楼词话/海绡翁说词/粤词雅/柯亭词论/清词玉屑/声执/词话丛编

☚ 慈湖吟草诗馀   时贤本事曲子集 ☛
词话

词话

评论词人及其词作、流派或有关词的本事考订等的著述。产生于宋代,是在诗话的直接影响下,在宋词逐步繁荣过程中产生的。宋元以来,作者颇多,辑集较多的如唐圭璋的《词话丛编》,收录凡85种,包括了历代重要的词话专著和词话集。历代比较重要的词话有:宋·张炎《词源》,元·沈义父《乐府指迷》,元·陆辅之《词旨》,明·杨慎《词品》,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刘熙载《艺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等。

☚ 词牌   叠字 ☛

词话cíhuà

❶ 〈名〉品评词的内容和形式,论述词的源流和词作者的著作。
❷ 〈名〉一种散文间杂韵文的说唱文学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

词话;磁化;雌化

◉ 词话cíhuà 
❶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例〉王国维写有《人间~》。
❷散文里间杂韵文的说唱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起于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夹有词、曲的章回小说叫“词话”。〈例〉《大唐秦王~》/ 《金瓶梅~》。
◉ 磁化cíhuà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例〉这把改锥已经~了/ 软铁、硅钢等是最易~的物质,常用做电磁铁、变压器、电动机等的铁芯。
◉ 雌化cíhuà  雄性的、具有阳刚之气的生物向雌性的、柔弱的方向转化。〈例〉雄鸡~/ 没有一点男子汉的样子,长期在女子堆中厮混,能不~吗?

诗的形式

诗的形式

诗式
诗的样式和风格:诗体
盛行于元明两代的说唱艺术形式:词话
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体(文体)
固定呆板的形式:起承转合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丰富多采 丰富多采 丰富多样
形态、种类很多,丰富多彩:多姿多彩
灿烂美丽,丰富多彩:绚丽多彩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仪态万方 万方仪态
(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形式)

另见:结构 方式 组织2

☚ 形式2   文意 ☛
词话

028 词话

元、明间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由宋代鼓子词、陶真等衍变而成。据记载:至元十一年(1274),隶属当时“河南河北道顺天路”的束鹿县镇头店已有艺人“聚众佰人,搬唱词话”(元·完颜纳丹等纂《通制条格》“搬词”条)。后流布渐广,“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习杂戏”,听者日众,遂被指为“聚众淫谑”“不务生业”而遭“禁治”(《元史·刑法志》。入明,词话畅行南北各地,并进而发展为鼓词与弹词。词话有说有唱,篇幅长短不一,唱词以七字或十字的诗赞体为主。现存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词话刻本《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另有长篇作品如明代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短篇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等。

☚ 诸宫调   鼓词 ☛
词话

词话

元明说唱艺术。元初就已盛行。元 《通制条格》卷二十七载:“至元十一年(1274年)十一月中书省大司农司呈:……顺天路束鹿县镇头店聚约伯(百)人,搬唱词话。”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中有“那唱词话的有两句留文: ‘咱也曾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等语,可见当时已有一定的影响。现存最早的词话刊本为明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所刊《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均为中长篇,散文、韵文交织或全部韵文。韵文基本为七字句,间有攒十字。又有天启、万历年间刊印的《大唐秦王词话》,散文、韵文交织,韵文基本为十字句。有人认为词话即鼓词,也有认为这是鼓词和弹词的前身。明代人有“宋人词话” 一词,也能证明词话在宋代已经形成。

☚ 打连厢   伬唱 ☛
词话

词话

明代说唱艺术,是继承了宋代陶真和元代词话伎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的说唱艺术形式。主要演唱方式为散说与唱相互交替,以唱为主叙述故事。元初曾有禁止民间子弟“演唱词话”、“搬唱词话”的禁令,故无完整作品流传,但在元杂剧中却多见有引用词话的情况,如《元曲选》中就有近一百首作品至全剧之末引用词话作诉词、断语及结句等,也有直接将词话的唱词入曲者,其所引词话均为七字句。至明代,词话不仅继续流行,更出现了不少长篇及中、短篇作品。据1967年在上海嘉定古墓中发现的明代成化年间刊本说唱词话16种说明,明代词话的题材颇为广泛,以讲史、公案及劝善故事等为多;词话的唱词除运用七字句外。还增加了十字句,在演唱中唱腔也更加丰富,加之与说白的互相配合,在表现情节曲折的故事方面,艺术感染力大为加强。明中叶以后,词话逐渐发生变化,最后分别演变为南方的以弹拨乐器为伴奏的弹词和北方的以鼓板伴奏的鼓词。入清以后,词话这一艺术形式已不复存在。

☚ 货郎儿   子弟书 ☛

词话

词话

一般是指评论词人、词、词派,有关词本身与典故等的考证,以及记录词人言论、行为等方面的专门著作。词话的写作最早始于宋、元之际,历代较为著名的词话如: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近代潘飞声的《粤词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其中《人间词话》最早发表于1908年的《国粹学报》上,共有64则。《人间词话》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吸取了西方有关美学观点,首先倡导“境界”的学说,并从创作和批评两个方面,对“境界”的内涵、性质、特征、类别、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词话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指元、明时期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长篇代表作品有明代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叙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短篇代表作品有《快嘴李翠莲记》等。词话至明末,又分化成为“鼓词”和“弹词”。词话同时还是小说的别称,如长篇章回小说《金瓶梅》,又有《金瓶梅词话》之称。

☚ 诗话   语言文字常识 ☛

词话

❶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作。体裁略如诗话。宋以后,作者众多。如宋王灼《碧鸡漫志》、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等。
❷元明说唱艺术之一。因说中有词曲供唱,故名。
❸明人章回小说中夹有诗词的,也有称此。如《金瓶梅词话》等。

词话

二卷。清毛奇龄 (1623—1716)撰。毛奇龄生平见 《仲氏易》 条。据 《西河合集·序》 称:“此书本四卷,佚其二卷,不敢赝补,仅以半刊行。”由此可知此书为缺帙,并非完整。毛奇龄词作较优于诗,而且论词亦多有识见。如论沈去矜词韵一条,很是精辟。其论辛弃疾、蒋捷词为别调,所见亦很深刻。其论词曲变为戏曲的缘由,论述颇为细致,有始有终。相比较而言宋人诗话多而词话少,毛氏此编不及徐釚之《词苑谈丛》采摭繁富,但所论则多可取。因此清人编《四库全书》时,删去其诗话,而独留词话二卷。有《四库全书》本。

词话ci hua

❶notes and commentaries on ci poetry
❷storytelling interspersed with songs and ballads,originating in the Song Dynasty
❸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popular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词话ci hua

notes and commentaries on ci poetry,or storytelling interspersed with songs and ballads,originating in the Song Dynasty;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popular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词话

story-telling interspersed with songs and ballad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