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议政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议政王清代参与决策的满洲王爷。天命元年 (1616)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为之。努尔哈赤晚年,明确规定八和硕贝勒为议政王。太宗时,议政王称议政贝勒,与议政大臣一起,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凡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种制度的确定、八旗王、贝勒的奖惩、帝位继嗣的选定等,皆由他们商议决定。入关后,其地位与作用逐渐变化,议政之权日微,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废除。 议政王官名。清帝任命宗室贵族以议军国之事。天命七年(1622),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8人为8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是所谓八固山议政王。天聪间(1627—1635),议政贝勒(王)多达12人,以率八旗大臣,共议国事。迨崇德(1636—1643)初,宗室封爵等级制既立,以和硕亲王、多罗郡王等议政遂逐渐增加。顺治八年(1651),世祖福临任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多罗谦郡王瓦克达为议政王;九年,兼及世子济度,多罗贝勒尚善、杜尔祐、杜兰,均参与议政。此时的咨政会议,称为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后简称议政王大臣会议。议事日,诸王必循例坐受议政大臣屈一膝跪陈建言。雍正(1723—1735)中,世宗胤禛以议政诸王多系贵胄世爵,不谙世务,与议于国无裨,故设立军机处以代之,诸王议事之权遂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