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订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订婚dìnghūn

订立婚约
 △ 去年他们已经~了。

订婚[定婚]、定亲、攀亲;退婚、退亲

○订婚dìng hūn

(动)男女订立婚约:~戒指|~由男女双方自主。也作〖定婚〗。

○定亲dìng qīn

(动)订婚(多指由父母作主的):~夸富,娶亲苦穷|旧社会常由父母包办~。

○攀亲pān qīn

(动)议婚;订婚:两家~叫“结为秦晋”|我就要娶你们的闺女,和你们~|给儿子攀了这门亲。
*(动)拉亲戚关系:~道故|不敢和您~。

●退婚tuì hūn

(动)解除婚约:~应该由男女双方协商而定。

●退亲tuì qīn

(动)退婚:旧社会常有因嫌贫爱富而~的事。

订婚

订婚

男女订立婚约。蔡元培《与吴稚晖》:“去春闻章君行严与吴君弱男有~之意,而颇有阻力。”

☚ 缔姻   行聘 ☛
订婚

订婚

聘(定聘;冰聘) 开亲 订庚 订偶 订亲 约婚 定亲 定婚 定昏 文定 谢吉
从小订婚:指腹割衿 指腹裁襟 指腹割襟
送聘礼订婚:纳币文定
男方向女方行聘定婚:问(问聘;问盟;聘问) 婚聘 行聘 下聘礼
女子订婚:聘 受币
女子已订婚:有主 有人家儿
答应婚事:许亲
女方接受男方求婚:许婚
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许娉 许聘
旧时指女子受聘:吃茶 受茶
男女互赠信物表示定亲:定情 订情
举行定婚仪式:行定
孩子还没有出生就由双方家长订下婚约:指腹为婚 指腹为亲 指腹成亲
男女双方私下订婚:私订终身 暗约私期暗约偷期
旧称男女私下订婚:割臂盟 啮臂盟 啮臂为盟 啮臂而盟 割臂为盟 割臂同盟 割臂缔盟 割臂要盟 割臂盟公
男女私订婚姻的事:啮臂之好
(男女订立婚约:订婚)

☚ 做媒   结亲 ☛
订婚

订婚

男女双方在未正式办理结婚手续之前先行订立婚约的行为。中国古代,订婚是嫁娶的必经程序。子女很小的时候,双方家长就为他们订婚,决定终生大事。婚约一旦订立,如一方反悔,另一方就可诉之于官府。资本主义制度诞生初期,一些国家对婚约亦有许多规定,如一方欲解除婚约,另一方可要求赔偿损失。由于订婚往往给包办强迫婚姻开方便之门,有的男女在订婚到结婚这段时间里,思想起了变化,但受到订婚的约束,不能改变意见,只能凑合成亲,造成终身痛苦。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现行的婚姻制度不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必经程序,婚约在法律上没有效力。男女双方是否结婚,完全以他们在登记时的意愿为根据。这样既可以保障婚姻自由,又兼顾了恋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关于婚约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禁止当事人订立婚约。双方订立了婚约,结婚时仍要到婚姻登记机关去办理手续,否则,婚姻不为法律所认可和保护。订立婚约后,如一方反悔,只能双方协商解决,对方不能以有婚约对另一方加以强制。想解除婚约,不必办离婚手续,也不必因此诉讼于人民法院,只要订婚双方赞同即可。

☚ 结婚条件   事实婚 ☛
订婚

订婚

男日娶亲,女日出嫁。旧时婚姻,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少数自由恋爱者。但同样要有媒有聘,礼俗繁琐,手续颇多。
订婚旧俗习惯于就近联姻,很少到外地结亲;而且重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定亲一般要经历相亲、提亲、定亲三个过程。相亲(亲友结亲其子女常见面者除外),男女双方由媒人找机会见面,也有暗中相亲的。如双方认可,即听从父母之命,由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其中送庚帖、合八字等细节,如无阻碍,即给一定的回礼,均由媒人往返转带。从此双方成为未婚夫妻,即定亲。

☚ 迎亲   除夕 ☛

订婚

订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订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
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
山西的许多地区,在订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 议婚   迎娶 ☛

订婚

又称“婚约”。男女双方为结婚所作的事先约定。在古代,曾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大多为父母、尊长包办,法律、习俗对悔约者严加限制。新中国《婚姻法》无关于婚约的规定,婚约没有法律效力。在农村虽仍很流行,但约束力大为减弱。

订婚

订婚dinɡhun

民间传统婚姻习俗。也叫订亲。流行于境内各地。旧时婚姻由媒妁牵线,先交换庚贴,请阴阳先生测看,双方是否命合、属相合。如果没有相克情形,经过双方父母同意,即可商议彩礼。清末至民初,一般全礼为24两银子,另外还有春礼,作为女方母亲养育之钱。抗日战争以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彩礼便以实物(小麦或玉米)代之。订个媳妇,一般男方需出五石到十石(每石150公斤)小麦,有的高达36石。穷人比富人彩礼更高,除正礼外,还有10公斤~20公斤棉花、鞋脚钱、衣料钱,统称押彩钱。彩礼商定后,订立婚约。男方托媒人给女方一张贴,叫撒贴,即定亲贴。女子接贴后,择定吉日(一般为双日),男方在媒人陪同下到女方家送礼,女方盛宴款待,始算订婚。现在一般都待年届婚龄时,先行订婚,便于互相了解,互相往来。遇到四时八节,男方均要带礼去女家追节,而男方家中有事,女方也要过门帮忙,待双方觉得时机成熟时,可择日举办订婚仪式。一般由男方家中备办几桌酒席,专请自家舅、姑、姐、姨等主要亲戚来贺,女方由媒人和婶婶、嫂嫂、父母亲陪同来做客。吃完酒席后,男方当面送礼,礼品多为先期约定购买的衣物之类。有的也送红封封,内装现金,具体数额可提前约定,也可随意给付。媒人坐首席,被待为上宾。近年来,订婚礼仪日趋常规化,其重要性已不亚于结婚礼仪。

☚ 订亲   讣告 ☛
订婚

订婚

男女婚嫁的重要习俗。清末、民国时期,媒人穿梭于男女双方家庭进行说媒。如果女方家庭(主要是父母) 同意,即发红庚八字 (上书女子出生年、月、日、时),然后由男方家庭(主要是父母)将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一并送算命先生测算,俗称“合八字”。合则同意这门亲事,并留下女方八字,不合则退回女方八字。八字合好后,媒人立即向女方报喜,只要女方无异议,这门亲事即基本定下。随后,男方带彩礼和八字送女方,女方则向男方回赠鞋帽,以示联姻,谓之订婚。1949年后,封建性的说媒的媒人逐渐消失,央媒作伐和合八字等陋习也逐渐消失。男女双方婚姻之确定,一般由自行认识和他人介绍相识,然后相互了解,构建爱情,确定关系。他人介绍只起桥梁作用,联姻与否,双方自主,不许第三者(含父母)包办或干涉。

☚ 礼仪习俗   彩礼 ☛

订婚

be(/getting)betrothed(/engaged);betrothal;engagement


订婚

intented marriage;betroth

订婚

be engaged(to be married);be betrothed;betrothment
~戒指engagement ring/~启事engagement announcem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