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我国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提法。参见“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简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逾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我国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又不同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与交换,我国的商品生产是在国家计划统一安排、指导、监督下的商品生产,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发展商品经济不是彼此排斥而是相互统一的,有可能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包括三种形式:(一)指令性计划,这种计划带有强制性,但其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二)指导性计划,这种计划有一定的约束力,为经济活动指明方向和目标,主要依靠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促其实现;(三)市场调节,“这种调节是在国家总体计划指导下和法规约束下,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来进行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5页)

☚ 计划经济体制   比较利益 ☛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形成的计划体制和计划管理形式。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根据。它表明,计划与市场不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而是可以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就在于计划性与商品性即计划与市场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深刻涵义具体表现在: (1)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纽带的。因而,就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而言,应以计划管理为主,而就企业之间的经济运行(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而言,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于经济全过程。这样,计划从总体上指导、调节经济运行,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同时,受市场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和调节。(2) 国民经济宏观调节系统要求国家在遵循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般规律的同时,强化计划管理的功能,企业、市场都要自觉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和长处。如果削弱乃至否定计划经济,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必将导致政治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混乱; 如果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对过去那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体制不进行改革,必然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难以发挥,最终也是没有出路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20世纪争论最为激烈的经济学问题。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可行性问题的论战: 一方以著名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维也纳经济学派的领袖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为代表,他站在维护自由市场经济的立场上反对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在1920年发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一文,认为计划与市场是互相排斥的,公有制和市场互不相容,计划与市场对立。另一方以当时旅美的著名波兰经济学家、东欧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奠基人奥斯卡·兰格为代表,他站在维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批评米塞斯等人观点的立场上,在1936—1937年发表了著名论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从5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经济改革开始,一些东欧经济学家对计划与市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计划与市场关系从一种纯粹理论假说变成了指导实践和为经济改革与发展服务的理论依据。在1956—1957年,兰格将他早期的计划、市场结合思想运用到波兰经济研究中,设计了波兰新经济模式即包含市场机制的集中计划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继兰格模式之后,主要的还出现了布鲁斯模式、锡克模式、霍瓦特模式等。我国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提出和讨论了计划与市场问题。十年改革中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讨论进一步深化。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
000006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