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视杆细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视杆细胞rod cell

脊椎动物视网膜感受弱光的神经元。视细胞之一种。细胞狭长,分外突、胞体及内突3部。外突细长称视杆,由外节和内节组成。外节为感光部分,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扁圆形膜盘,盘内富含感弱光的视紫红质;内节富于细胞器,两节间有连接纤毛。胞体与内节相连,胞核杆状色深,核周胞质少。内突为轴突,末端呈球形膨大。视杆细胞是构成深海鱼类和某些夜行生活如大白鼠等唯一的视细胞。

视杆细胞rod cell, retinal rods

系视网膜第1级神经元中的一种感受光刺激的细胞。此细胞分布在距中央凹5~6毫米处,呈环形带,总数约12 500万个。此细胞的形态特点是朝向色素层末稍突起,形成特殊的杆状感光体;另一极原生质突起与第2级神经元的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视杆细胞的杆状体呈细长形,长约40~60μm,直径约2微米。由内外两节组成:外节为圆柱形,折光力很强,有横纹,含有一种色素,叫视紫红质,此为一种结合蛋白,暴光时可分解为视蛋白及视黄醛(维生素A醛),经过酶的作用,分解为维生素A。在暗处维生素A又可重新合成视紫红质。杆状体内节稍粗,有颗粒,细胞质丰富,折光性稍差。在内、外节联接处为一窄颈,有内节向外节伸出的原纤维束。内节含有线粒体、内质网、RNA颗粒。细胞体稍见膨大。胞核较小、染色深,核周围细胞质很少。视杆细胞主要功能为感受弱光(星光、月光等),其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维生素A,因此缺乏维生素A,感弱光能力降低,出现夜盲症等。喜夜间活动的动物视杆细胞发达。

视杆细胞rod cell

是视网膜上的一种视细胞,能感受弱光。其胞体呈球状,胞核小而圆,着色深。从胞体伸出一杆状突起,称视杆。视杆分内、外两节,外节为感光部分,电镜下可见许多平行排列的膜盘,由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膜上有称为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内节稍粗,是合成感光物质和供能的部位。胞体的另一端有一短而粗的突起,与双极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rod cell

视细胞的一种,位于视网膜内。因为它能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发放神经冲动,故亦称光感受器。由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四部分组成。其外节呈细杆状,故名视杆细胞。内含有感光物质,在光刺激下,感光物质可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和电位改变,使视细胞发放神经冲动。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对光线的强弱反应非常敏感,对不同颜色光波反应不敏感。它所含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作用下,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黄醛,后者在还原酶的作用下, 又可被还原为维生素A。可见维生素A是视紫红质的原料,若维生素A不足时,将会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及其光化学反应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夜盲症。猫头鹰等动物视网膜中视杆细胞较多,故夜间活动视觉灵敏。人的视网膜中约有12000万个视杆细胞。

☚ 失能眩光   视神经 ☛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rod cell

视觉暗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与视锥细胞共同组成眼底的感光结构。外段呈长杆状。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黄醛和视蛋白。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视紫红质在无光的情况下又可重新合成,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其平衡点取决于光照的强度。人在暗处视物时既有视紫红质的分解,又有视紫红质的合成,光线愈暗,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这是人类暗视功能的基础。在强光下视物,分解过程超过合成过程,视紫红质大为减少,对弱光的敏感性降低。

☚ 瞳孔   视锥细胞 ☛
000036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