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灌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灌肠guàncháng北京风味小吃之一。用淀粉、糜子面、红曲等制成,呈粉红色,状如肉肠,切成片儿,油煎着吃,加蒜末等佐料。〔例〕东屋租给了挑挑儿煎灌肠儿的李家。(味331)∣真正的灌肠,是以淀粉实脂油灌于猪肠内,猪油煎之,蘸蒜汁或椒盐而食。当年以后门桥路东的灌肠铺夺魁京华。串巷叫卖的,是用糜子面和淀粉,拌红曲,凝蒸成肠形,削菱角块,煎以汤油(汤油是酱肉铺煮肉后沸起之油),借蒜汁而生味,然价极廉。(翁158)∣回想我漂流在外的那些年月, 北京最使我怀念的是什么?想喝豆汁儿,吃扒糕;还有驴打滚儿, 从大鼓肚铜壶里倒出的面茶和烟熏火燎的炸灌肠。(雨243) ![]() ![]() ![]() ![]() ![]() ![]() ![]() ![]() 惯常;灌肠;灌肠◉ 惯常ɡuànchánɡ 灌肠(一)guàn cháng <动>把水、液体药物等从肛门灌入肠道,以便清洗肠道,治疗疾病或供给养料。 灌肠guàn cháng为了清洗肠道、治疗疾病等,把水、药液等从肛门灌到肠内。1909年周树人《人生象学·本论》:“便秘之疾,乃缘大肠,灌肠使降,愈之甚易。”1927年郭沫若《一只手》五:“这种病症就给小儿们吃东西过多,在肚里不消化,起了自家中毒的现象一样,只要他们早早吃些泻药,早早施行灌肠的手术,那他们的生命是还可以拯救的。”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葷腥 > 灌腸 灌腸 guàncháng 食品名。將羊肉切碎加葱鹽等作料灌入羊腸,經烤炙而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馬行街鋪席》:“夜市亦有燋酸豏、豬胰胡餅、和菜餅、貛兒野狐肉、果木翹羹、灌腸、香糖果子之類。”清·翟灝《通俗編·飲食》:“《齊民要术》有灌腸法,細剉羊肉及葱鹽椒豉,灌而炙之,與今法無異也。” 灌肠sausage以肉馅灌制于肠衣中,形成长圆形生或熟的肉制品。包括中国传统的香肠和西式香肠。为别于中国香肠,特称西式香肠为灌肠。种类繁多,原料和加工方法各异。除猪肉外,一般都混有牛肉,亦有加入其他肉类或猪头、舌、耳、内脏、皮和加工火腿修削下的碎肉等。先将原料肉切块,经盐、硝腌渍数日,把瘦肉绞为肉糜,再斩拌剁细,加入冷水;肥肉切为肉丁。然后加淀粉、精盐、味精、胡椒粉等搅拌均匀,经灌制、烘烤、煮熟、着色、熏烟、冷却等工序。成品呈枣红色,切面粉红色,脂肪白色(亦称红肠)。大红肠(亦称茶肠)用牛盲肠肠衣,直径6~9 cm,长40 cm;小红肠(热狗)用羊肠衣,直径1.5~2 cm,长12 cm。红肠的瘦肉中有2/3以上是牛肉,猪肉不到1/3。 灌肠enema将药液、清洗液等经过肛管灌入直肠或乙状结肠以求达到清洁、通便、检查、治疗等目的均称灌肠。由于灌肠目的不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注液的种类、注入量多少等也不同。但无论何种目的灌肠,操作前均应做好准备,病人排尿,取适当卧位,操作者轻柔敏捷,且勿发生意外损伤。 灌肠一种肉制品。以畜肉腌制切碎加辅料灌入肠衣后煮成。包括香雪肠、红肠、肉肠等。 灌肠清洁肠道内的粪便和积气,是常规的术前准备和治疗方法之一。将肛管插入肛门直肠内,灌入定量的溶液,帮助病人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有时也借以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主要适用于便秘和术前肠道的准备、术后肠胀气、乙状结肠镜检查、某些疾病的治疗、降温等。 灌肠enema为治疗法之一。即将液体经肛门插管灌入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根据所灌液体量,可分大量灌肠及小量灌肠;根据灌肠目的,可分清洁灌肠及药物灌肠;根据灌肠方式,可分保留灌肠及不保留灌肠。 灌肠guan changsausage 灌肠p.r.(per rectum) 灌肠enem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