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血管球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是化学感受器瘤的一种类型。常发生于指端,有剧烈压痛。镜下可见有多角形细胞成巢状排列及丰富血管。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是发生于血管球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Wood (1812年)首先报告此病,并称之为“疼痛性甲下结节”。Masson (1924年)对这一肿瘤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始正式命名为“血管球瘤”。血管球是人体血管的终末器官,直径约1mm,在出生几个月后开始形成,60岁以后逐渐萎缩。血管球是由一输入小动脉,通过神经肌动脉系统,而不通过毛细血管网,直接与附近的静脉相连接。此管是一条线状的细小的内皮管,管壁没有弹性和环肌纤维,含有上皮样细胞,称为血管球细胞。在此管周围,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网,具有调节动静脉血流、局部和全身温度的机能。血管球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有关。该病少见。发病年龄多数在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成年人血管球瘤中多发者占2%,儿童病人占25%左右。瘤体积很小,直径只有几毫米,偶而可达1~5cm,有完整的包膜,颜色呈白色或紫红色。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血管球细胞被纤维基底膜所包裹,含有许多肌丝,排列成束,形成具有凝集样的致密体。球细胞被紧束,细胞核亦被压缩。好发于四肢体表组织内,尤以手、趾甲下多见,亦可发生于肌肉和肌腱内,并偶见于胃、肾、子宫、阴道、骨胳、纵隔、气管、阴茎、眼睑、关节滑膜、脊髓腔和骶前畸胎瘤内。
疼痛是此病的主要症状,碰触时加重,即使是衣服,手套碰触或轻度挤压,都会使疼痛加剧,痛如针刺,有触电样感,甚而向整个肢体放射。多数病人在气温下降或浸入冷水时疼痛加重,有的病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甚无任何诱因时也会阵发性加剧。手部的血管球瘤常并发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和多汗。体表的血管球瘤,多有深红或紫蓝色界线明显的斑点,可隐约触到小的肿物,点压肿物试验阳性。极少数病人自觉痛和压痛不明显,甚至无痛。22~60%手指血管球瘤的X线片上可看到骨质有受压破坏阴影。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诊断比较容易,但症状不典型或肿瘤位置深的病例,诊断仍有困难。在诊断此病时,应该与甲下黑色素瘤、甲下血肿、甲下角化症、神经纤维瘤和跖骨痛等鉴别。
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只要切除彻底,绝大多数病人的疼痛会立即消失而治愈,但亦有在手术后局部痛觉敏感,且持续几天或数周者。由于肿瘤较小,有时不易辨认,如切除不彻底,疼痛就不能缓解。少数病人在手术几个月甚至数年后复发。一旦复发,可再手术。对于指骨受压或骨内肿瘤,在切除血管球瘤的同时,可行骨搔爬或搔爬植骨术。

☚ 血管肿瘤   胸腔出口综合征 ☛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是起源于正常血管球细胞的良性肿瘤。分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单发性血管球瘤较多见,常为男性患者,无遗传性。多发性血管球瘤发病早,亦多属男性,有时有家族性发病,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些病例在发病前有外伤史。单发性损害为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紫色结节,常有自发痛和触痛,好发于四肢,尤其是甲板下最多见。多发性损害为较大的蓝黑色结节,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个别病例可有触痛和自发痛。皮损分布广泛,不限于四肢。多发性血管球瘤有时亦可累及胃、气管、肺和子宫等处。组织病理变化在单发性血管球瘤周围由纤维囊包围,它们含有许多小的血管腔,管腔由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排列,内皮细胞周围有多层血管球细胞。血管球细胞有淡嗜酸性细胞浆及一个大的、卵圆形或立方形的浅淡细胞核。血管间质中,可见相当数量的神经纤维。多发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与单发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血管球瘤无纤维囊包围,血管腔大,内皮细胞周围的血管球细胞数量少,血管周围间质中,神经纤维不增多。本病应和神经瘤、神经鞘瘤、平滑肌瘤以及小汗腺螺旋腺瘤鉴别。治疗可作手术切除。小的单发性损害,可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音频电疗亦有一定疗效。

☚ 蓝橡皮疱样痣综合征   血管周皮细胞瘤 ☛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乃小动、静脉连接处的血管、血管球与神经纤维组成的肿瘤,比较少见。多位于手指或足趾的皮下或甲下,也可发生于肌腱、肌肉、关节囊、骨膜与骨内。本肿瘤与一般血管瘤一样,虽属良性肿瘤,实为先天性错构畸形。有的病例有家族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肿瘤大小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小者为一淡红色或紫色结节,大者为一团软性血管瘤性纤维组织。肿瘤主要成分是血管球细胞和无鞘神经纤维。所谓的血管球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胞膜清晰,圆核居中央。该种细胞围绕血管宛如内皮细胞成层排列,有些细胞向梭形细胞过渡,易与平滑肌细胞混淆。临床表现为肿物局部明显疼痛,直接触压,环境、温度变化及外伤等因素均能诱发症状。但有时疼痛自发,有时疼痛可向肢体远端放射。疼痛多为间歇性发作,剧烈者可影响睡眠、食欲与肢体的正常活动及肌肉萎缩。疼痛严重者,往往肿瘤小,成分以血管球细胞为主; 相反,体积大而疼痛轻者,组织学检查可见血管和纤维组织丰富。手术切除后疼痛立即缓解。

☚ 肌间血管瘤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为源于神经肌性动脉球的良性肿瘤。神经肌性动脉球为真皮层内的正常结构,是主要由连结于真皮内小动静脉间的一条血管及其分支组成。管壁除平滑肌外,还有较多的交感神经和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并含有上皮样的血管球细胞。神经肌性动脉球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囊包裹。在指、趾、掌、跖分布较多,亦见于鼻背、耳廓以及其他部位。其功能为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舒张或收缩此动静脉短路,以调节局部温度。
血管球瘤好发于指(趾)甲床。无性别和年龄差异。一般单发,偶见多发。局部肤色正常或显蓝紫。瘤体为实韧或柔软的小结节,直径1~20mm,最小者仅如针尖。在局部受压或温度改变时,可产生阵发性放射性剧痛,有触发点,轻微触压即可诱发疼痛。镜下见肿瘤为正常血管球的肥大性改变,含有较多的血管球细胞及无髓鞘神经纤维。
治疗为手术切除,位于甲下者须于拔甲后摘除。有时因甚小而肉眼难于查找,可借助手术放大镜施行手术。

☚ 血管瘤   淋巴管瘤 ☛
000176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