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蛙jué見“蝭蛙”。 蛙池塘周围长满了茂密的芦苇和菖蒲。在芦苇和菖蒲的那边,高大的白杨林矫健地在风中婆娑。在更远的地方是寂静的夏空,那儿经常有破碎玻璃片似的云闪着光辉。而这一切都映照在池塘里, 比实际的东西更美丽。 蛙在这池塘里, 每天无休无止地呱呱呱嘎嘎嘎地叫着。乍一听那只是呱呱呱嘎嘎嘎的叫声,然而实际上却是进行着紧张激烈的辩论。蛙类之善于争辩不只限于伊索的时代。 那时在芦苇叶上有一只蛙, 摆出大学教授的姿态说道:“为什么有水呢?是为了我们蛙游泳。为什么有虫子呢?是为了给我们蛙吃。” “对呱!对呱!”池塘里的蛙一片叫声。辉映着天空和草木的池塘水面几乎都让蛙给占满了,赞成的声音当然也是很大的。恰好这时候,在白杨树根睡着一条蛇,被这呱呱嘎嘎的喧闹声给吵醒了。于是抬起镰刀似的脖子,朝池塘方向看, 困倦地舔着嘴唇。 “为什么有土地呢?是为了草木生长。那末为什么有草木呢?是为了给我们蛙遮阴凉。所以,整个大地都是为了我们蛙啊!” “对呱!对呱!” 蛇, 当它第二次听到这个赞成的声音的时候,便突然把身体象鞭子似的挺起来,优哉游哉地钻进芦苇丛里去,黑眼睛闪着光辉,凝神窥视着池塘里的情况。 芦苇叶上的蛙,依然张大着嘴巴进行雄辩。 “为什么有天空呢?是为了悬起太阳。为什么有太阳呢?是为了把我们蛙的脊背晒干。所以,整个的天空也都是为了我们蛙的啊! 水、草木、 虫子、土地、天空、太阳, 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蛙的。森罗万象悉皆为我,这一事实已完全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 当敝人向各位 阐明这一事实的同时,还愿向为我们创造了整个宇宙的神,敬致衷心的感谢!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 蛙仰望着天空,转动了一下眼珠儿,接着又张开大嘴巴说:“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 话音没落,蛇脑袋好象抛出去似地向前一伸,转眼之间这雄辩的蛙被蛇嘴叼住了。 “呱呱呱,糟啦!” “嘎嘎嘎,糟啦!” “糟啦! 呱呱呱,嘎嘎嘎!” 在池塘里的蛙一片惊叫声中,蛇咬着蛙藏到芦苇里去了。这之后的激烈吵闹,恐怕是这个池塘开天辟地以来从来也没有过的啊。 在一片吵闹声中, 我听到年青的蛙一边哭一边说:“水、草木、虫子、土地、天空、太阳,都是为了我们蛙的。那末,蛇是干什么的呢?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吗?” “是呀! 蛇也是为了我们的。要是蛇不来吃,蛙必然会繁殖起来。要是繁殖起来,池塘——世界必然会狭窄起来。所以蛇就来吃我们蛙。被吃的蛙也可以说是为多数蛙的幸福而作出的牺牲。是啊,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悉皆为蛙!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 我听到一个年老的蛙这么回答道。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用寓言手法写了很多著名作品,这是其中的一个短篇。它写的是一只妄自尊大的青蛙丧生蛇口的故事。作家从这种常见的生态现象中开掘出了不寻常的意义。 它是对落后的神学目的论的批判。水、草木、虫子、土地、天空、太阳并非神的创造,更不是神为了蛙类创造出来。那只蛙却把一切颠倒过来,说是为了蛙才创造出草木,为了草木创造出土地;为了给蛙晒干脊背才创造出太阳,为了悬挂太阳才创造天空。明明是弱肉强食,蛙吃掉小虫子,却说是小虫子生下来便是给蛙吃的;更为可笑的是,这个理论的鼓吹者丧生蛇口之后,一只年老的蛙竟振振有词地说:“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 它是对妄自尊大、自我中心主义的尖锐讽刺。狂妄雄辩的蛙丧生蛇口,以血的事实证明了其言行的荒谬。但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这只蛙的言论是蛙群们一致赞成的,表达了蛙群们的共同心态。这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作者对当时日本民族中的某种落后的封闭性的心态的批判。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并且很快赶上了西方列强;但是,思想界并没有深刻的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政治上并没有民主化。如日本的神道教,宣称“大日本国者神国也”(《倭姬命世记》), 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嫡裔及人间代表,后来进一步鼓吹建立以日本为中心、以神道教为指导思想的世界秩序。明治维新后,变本加厉,宣传“神皇一体”、“祭政一致”,使神道教成了愚弄日本人民和侵略周围邻国的思想工具。这种思想所造成的民族心态,给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过重重灾难,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但神道教思想的残烬还不时冒出一些火星。比如有人认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胜利了,为其他民族争取了独立(见高桥敷《丑陋的日本人》“朋友在这里安眠”),这和那只年老的蛙说“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不有几分相似吗?芥川龙之介在70多年前就起来揭露批判这种落后的封闭的民族心态,鞭辟入里,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见识和勇气。我们中国是一个封建传统比日本更长的国家, 日本神道教教义就吸收了中国的封建伦理思想, 因此,这则寓言也可以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 芥川是一位受中国文化薰陶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取材于中国古籍。从这则寓言中同样可以看出中国寓言的影响。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列子》中的寓言“齐田氏祖于庭”,贵族齐田氏在千名食客的大宴会上宣布;“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 以为之用!”众宾客一片附和声。这不很象《蛙》的情景吗?齐田氏当即受到了鲍氏小儿的批评;芥川却更深一层写了老蛙的不觉悟,因为在“进化论”等已普及的时代,读者自己完全可以作出批判而不需要作者明言。 这篇作品对蛙的描写可谓神形兼备,那呱呱嘎嘎之声使人如临其境,而且巧妙地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这种描写手段,也使人想起《庄子·秋水》篇的“坎井之蛙”中对井蛙的传神描写;而且,一个是旧池塘,一个是废弃的古井,环境之落后闭塞也很相似。 这篇作品在笔调上是寓言和小说的巧妙结合。开头对环境描写得细密;情节开展也顿挫有致,一方面是蛙的夸夸其谈,一方面是蛇的伺机而动, 从而渲染了气氛, 紧扣读者心弦。 蛙读音·ua(-),为ua韵目,属a—ia—ua韵部。乌娲切,平,佳韵。 上一条: 窪 下一条: 鼃 蛙〔wa〕dab gud. ![]() ![]() ![]() 蛙*鼃wā两栖动物,无尾,后腿长,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吃昆虫,对农业有益。幼体叫蝌蚪。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青蛙。 蛙鼃两栖动物,无尾,前肢短,后肢长。能跳跃和泅水。青蛙是常见的一种:~声︱~泳(游泳项目之一。与青蛙的游水动作相似)︱青~︱牛~︱井底之~。 蛙wā两栖动物的一科,善于跳跃和泅水,捕食昆虫,常见的如青蛙。 蛙wa蛙鼓 蛙人 蛙声 蛙式 蛙泳 井蛙 牛蛙 青蛙 树蛙雨蛙 井底之蛙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脊椎爬蟲部 > 蝦蟆 > 蛙 蛙 wā 亦作“鼃”、“䵷”,亦稱“螻蟈”。兩棲動物。體形短闊,上銳下廣,四肢皆有尖爪,前肢小,有四趾,後肢强大,有五趾,趾間張膜,善於跳躍和泅水。有不同種類,青蛙為常見者。《莊子·秋水》:“子獨不聞乎埳井之鼃乎?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漢·鄭玄注:“螻蟈,蛙也。”《漢書·東方朔傳》:“土宜薑芋,水多䵷魚。” 蛙【同义】总目录 蛙水鸭虾鱼长股护谷虫虾子 蛙 蛙〔古希腊〕 阿里斯托芬 (约前446——前385) 著。既是一部戏剧,又是一篇生动的文艺评论。《蛙》以虚构的手法,写酒神游览冥界,巧遇一场文艺大辩论。辩论的主要人物是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欧、埃相互争论创作上的问题,难解难分。这时酒神请冥王作主,让埃回到阳间去教诲雅典人,冥土首席诗人由索暂代理,因为他兼有埃、欧的优点。表明了阿里斯托芬对戏剧的认识; 认为索福克勒斯能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作者比较了埃、欧的悲剧艺术,认为他们各有所长,埃以崇高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而欧氏的戏剧则缺乏教育意义。通过埃、欧二人的争论,阿里斯托芬提出了对文艺的社会功用和创作风格,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见解。他虽然肯定欧氏的成就——写实手法,但更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一个诗人应该把不道德的事隐瞒起来,而不该拿出来上演。教训孩子的是教师,而教训成人的是诗人,因此我们必须说有益的话。”技巧不是主要的,只是表现手段。《蛙》是古希腊第一篇文艺批评文章,对后世尤其是戏剧文学的影响较为深远。 ☚ 历代诗话续编 修辞学 ☛ 蛙鼃wā两栖动物,种类很多,青蛙是常见的一种。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声一片。” 蛙*△鼃CDDC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螈类:螈(蚓~;鱼~;蛇~;泥~;虎~;蝶~;瘰~;肥~) ☚ 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 ☛ 蛙frogs泛指两栖纲的蛙科、树蛙科、姬蛙科、雨蛙科等种类。其中以蛙科为主。头部扁平近三角形,颈部不明显,无尾。前肢短小,具4指;后肢长,具5趾,趾间具蹼,适于跳跃和游泳。眼大而突出。鼓膜多显著。上颌有齿。舌后端游离,多有缺刻,能自由伸出捕食昆虫。肩带为固胸型。皮肤较光滑,体色多样,常与环境相适应。雄性多有声囊。体外受精,水中产卵发育,幼体叫蝌蚪,经变态上岸生活。成体多营半陆栖生活,以昆虫、蠕虫、蛞蝓等为食,对农田有益。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黑斑蛙、金线蛙、泽蛙、中国林蛙、斑腿树蛙、饰纹姬蛙等。 蛙鼃wā两栖动物的一科。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蛙wā《本草纲目》虫部第42卷蛙(63)。药名。 蛙[鼃]wāⅠ {动} (两栖动物) frog: 池 ~ green frog; 虎纹 ~ tiger frog; 巨 ~ goliath frog; 食用 ~ edible [table] frog; 雨 ~ tree frog [toad] Ⅱ [书] (淫邪) obscene; salacious Ⅲ [书] (绷紧) stretch [draw] tight 蛙wā❶ 圭guī会意字,本为上圆下方的露天土堆,有如北京的天坛、地坛,称为“圭台”。圭台上所立的标竿即“圭臬”,用以测定日影长度,并从日影长度来定时辰与季节。《周礼·春官》:“土(度)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汉代天文学家张衡说:“土圭测影。”后被日晷代替。“晷”与“圭”同音。仿土圭锐上方下的样子制成的玉器也称为“圭”,那是古代土地与政权的象征。王、公、侯、伯都执有质地不同、大小各异的“圭”。《说文》说:“圭以封诸侯,故从重‘土’。”“圭”与“归”同音。王侯们得到“圭”就得到了一个无声的命令:“归”,于是回归自己的领地。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