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Hǔ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河南之卢氏,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云南之路南、兰坪、陇川,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汉、白、回、土、彝、傈僳、阿昌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其源不一: ❶ 《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高辛氏之八元伯虎之后,子华子虎,以字为氏。” “八元”,远古传说为八个才德之士,实乃以兽为其图腾的八个氏族部落。望出晋阳。 ❷白族之虎氏,当为“腊波” 氏所改。“腊波” 汉意为 “虎”,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命氏。或取其汉意 “虎” 而为姓,或以 “虎” 音谐“胡”而为姓,或音变而为 “何”、“和”。 ❸土族之虎姓,则由苏胡氏所改。土族语有“苏胡-孔”,意为“苏胡人”。“苏胡”,当即辽、金时之阻卜人,亦即阴山鞑靼人,本部落名,或以部为姓,后融为土族,或取“苏胡”之尾音谐“虎”而为单姓。 汉代有虎族,合浦太守;元代有虎秉,河内知县;明代有虎伯恭; 又有虎大成,榆林人,山西总兵;清代有虎坤元,四川人,咸丰间提督。 虎hǔ❶老虎,食肉猛獸。孔臧《諫格虎賦》:“手格猛虎,生縛貙豻。” ❷比喻威武勇猛。見“虎夫”、“虎賁”。 ❸借指酉年。見“龍虎”。 虎 虎猛兽。古说“四鸟(兽)”(虎、豹、熊、罴)之一。《说文解字》解为:“山兽之君。”俗谓兽中之王。因其雄悍威猛,常作威武勇猛之喻。如,勇健的儿童少年称“虎子”;勇臣称“虎臣”; 勇将称“虎将”; 勇士称“虎鸷”、“虎貔”、“虎贲”;威武气概称“虎威”、“虎步”等等。虎,又常与动物“四灵”之一的“龙”一起比喻英雄豪杰。如,《后汉书·耿纯传》称李轶: “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又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周易·乾》语:“风从虎。”即虎啸而风生意。“虎啸风生”又比喻英雄俊杰乘时而奋发有为。《北史·张定和传》:“虎啸风生,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虎,是雄悍威猛的象征,寄寓着威武不屈、强劲雄健、奋强不息而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甲) ☚ 龙 鸿 ☛ 虎 虎为活食食肉动物,为山林中的猛兽,历来被称为“百兽之王”、“百兽之长”。《说文》这样介绍:“虎,百兽之君也。”《风俗通》中也说:“虎为阳物,百兽之长也。” 虎的威猛,有力为人所羡慕,所以常被用来象征、比喻人事诸相。自古至今,关于虎的词令很多,并且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虎将”是比喻将军英武善战,“虎子”比喻儿子雄健奋发,“虎士”、“虎夫”、“虎贲”比喻英雄好汉。威武雄壮的步伐称“虎步”,睥睨雄视称为“虎视”,形势雄威称“虎踞”,豪雄人杰奋发有为称“虎啸风生”。在古代,“虎符”、“虎节”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是兵权的象征;在民间,百姓称儿女为“虎娃”、“虎妞”,喻其结实粗壮。此外,文人创造了特殊的书体“虎爪书”,医家发明了一种健身术“虎戏”。时至今日,有的画家仍偏爱画虎,以其虎画而蜚声中外;有的书家工写大虎字,以此而独擅胜场。 虎为枢星散开而形成,它跟社会政治有密切的联系。白虎是“五灵”之一,如果哪个社会的统治者施政不暴虐,则白虎仁慈,不伤人害物。如果白虎早上鸣如雷声,则预兆有圣人出现。此外,古来有“大人虎变”的说法。 虎是阳兽,代表着雄性,白虎也象征着秋季和西方。虎是勇气和胆魄的象征,它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中记载:“上古之时,有神荼、虞缚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简阅百鬼,百鬼无理,忘与人祸,神荼与虞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后人常以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用以辟邪驱祟。端午节时,人们戴艾虎辟邪。有的还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其意在于借虎驱邪。 在西北地区,姑娘的陪嫁品中必有一对特大的面老虎,还有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等。据说,带有这些东西,什么邪恶都不敢欺身。由于虎花纹斑斓,额头纹路似“王”字,故民俗物品中虎的形象也常是额头饰王字,俗称“虎头王”。虎也被用来作镇墓之兽,坟墓前常可看到石雕的老虎。 虎不但能辟邪,而且有益妇女怀孕并使人家子孙升官。据说,用文虎鼻悬挂在门中,一周年后,取下来后烧成粉末,冲水给妇女饮下,不会生育的妇女两个月后便会怀孕,而且以后所生之子必定是虎贵之子。另外,用文虎鼻悬挂门上,这一家庭里,肯定有子孙得官带印。 虎也颇通人情。过去人们在发现老虎后,一般不进行捕猎,而是由几个省官员联名发布告示,请求老虎回到山里呆在山里不要出来。老虎一般都能听从。 传说中有一个故事也很有趣:一个老太婆去官府告状,说老虎吃了他的儿子,使她无人赡养,快要饿死了。官员于是命令老虎出庭,裁决结果,老太婆从此以后由这只老虎供养。老虎果然照这样做了。 老虎也曾经给人做过媒人,事情发生在唐乾元初年,吏部尚书张镐把女儿德容许配给裴冕的儿子越客,相约来年成婚。不料尚书被贬,尚书以为女婿来年未必赴约。到了迎娶那一天,越客如约前往,未到岳父家,有一猛虎将原尚书之女从尚书家衔往越客旋居之处,两人遂结成连理。后来,贵州、陕西一带民间往往建筑“虎媒祠”以作纪念。凡到虎媒祠跪拜的青年男女,过不了多久定会得到心爱的伴侣。 虎 虎hǔ❶兽名,老虎。《小雅·何草不黄》三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大雅·韩奕》五章:“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参见《草木篇》〔虎〕条。 ❷人名。召穆公名虎,宣王时卿士。《大雅·江汉》五章:“虎拜稽首,天子万年。”郑《笺》:“宣王欲尊显召虎,故如岐周,使虎受山川土田之赐命,用其祖召康公受封之礼。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 ☚ 齿 虎臣 ☛
虎 虎
兽名。《小雅·巷伯》六章: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毛 《传》: “投,弃之。”北,北方。指寒冻不可居处。《大雅·韩奕》五章:“有熊有罴,有猫有虎。”《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 “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齆。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小雅·何草不黄》三章: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说文》: “兕,野牛,其皮坚厚,可为铠。”毛《传》:“旷,空也。”匪,非。 ☚ 鸢 果臝 ☛ 虎读音h·u(ˇ),为u韵目,属u—ü韵部。呼古切,上,姥韵。 ❶猛兽,毛黄色有黑色斑纹,性凶,力大,号称百兽之王。 ❷比喻勇武。 ❸吓唬人。 上一条: 䊀 下一条: 俿 虎hǔ❶指为人处事莽撞,欠思考:你~是咋的?怎么尽替人家说话呢?(陈明远《风流东疆人》) ❷糊涂、发傻:一句暖心窝子的话,便可成为朋友,便可分你他用生命换来的所得,中原人往往称东北人太~。(曹保明《长白山渔猎文化》)∣你昨晚上一宿没睡呀?你可太~了。得注意身体呀。(林和平《搞对家》) ❸骗、蒙:就这家伙~住了小春秀,两个人见面就搭上了钩。(汪玢玲 李少卿《长春市民俗方言志》) 虎呼hǔ脸色徒变或发怒的恶相。例:脸相恶~~地 (wǎi)! ❍ 脸~地变了,恶~着脸训斥人。 ❍ 抹~脸不认人! 《汉语大字典》:“虎,脸色徒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虎〔hu〕 dab jod. 虎彪彪 〔hu biao biao〕 xongxkiant kiant: 他长得~的。wud send xongx kiantkiant nangd. 虎口 〔hu kou〕 zhal zhaldoul:手上的~长一个疮。ghobdoul nangd zhal zhal doujanx ad leb ghob ncenb. 虎《广韵》呼古·姥;hoǒ‖hǔ见下。 虎ㄏㄨˇhǔ三3335①名喻指敢闯敢干的人(贬)。闽语。福建厦门〖 〗。②名十一点。中原官话。青海西宁〖 〗。③动洗。吴语。浙江绍兴、嵊县。④动接触;靠近。⑴冀鲁官话。山东寿光〖xu55〗。~着墙放桌子。⑵胶辽官话。山东长岛〖xu214〗。别~电线‖天这么热,别~我身上。山东牟平〖xu213〗。天这么热,别~一堆儿。⑤动用手推。江淮官话。安徽安庆〖xu213〗。桌上碗一~,全打掉了。⑥形傻。东北官话。东北〖 xu〗。林和平《搞对象》:「你昨晚上一宿没睡呀?你可太~了。」   虎hǔ❶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是我国国家保护动物。通称老虎。 ❷比喻威武勇猛 △ 一员~将|~~有生气。 ❸姓。 【注意】下边不要写成“儿”。 虎hǔ
虎❶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夜出捕食动物,有时伤人:~口︱~爪︱~啸︱~狼︱~穴︱老~︱白~︱猛~︱猎~︱貔(pi)~︱~口余生︱~口拔牙︱~头蛇尾︱~踞(ju)龙盘︱~视眈(dan)眈︱养~遗患︱如~添翼︱骑~难下︱与~谋皮︱为~傅翼︱为~作伥(chang)︱调~离山︱放~归山︱谈~色变︱画~类狗︱狼吞~咽︱狐假~威︱龙潭~穴︱龙争~斗︱龙腾~跃︱藏龙卧~︱生龙活~︱降(xiang)龙伏~︱照猫画~︱投畀(bi)豺~︱坐山观~斗︱初生之犊不畏~︱不入~穴,焉得~子。 ❷比喻勇猛威武:~劲︱~将︱~贲(ben)︱~帐︱~威︱~头~脑︱~背熊腰。 ❸像虎形的:~符。 ❹同“唬”。 ○马~(草率;不细心)。 虎hǔ❶ 哺乳动物,性凶猛,力气很大,黄色毛,有黑色条纹,能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❷ 比喻勇武:虎贲│五虎上将。 ❸ 姓。 虎(5次) 猛兽名。俗称老虎。~豹九关《魂》 ~豹蜿只《大》 猨狖群啸兮~豹嗥 ~豹穴 ~豹斗兮熊罴咆《士》 虎hǔ兽名。通称老虎。哺乳类,猫科。毛黄褐色,有黑色横纹。性凶猛,力大。惯于捕食野兽,有时亦残害人畜。《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说文·虎部》:“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玉篇·虎部》:“恶兽也。”《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羆咆。” 虎hǔ老虎。 ❶比喻威武勇猛。《诗·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❷比喻残酷凶暴。《法言·渊骞》:“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 虎hu虎步 虎伏 虎符 虎将 虎劲 虎口 虎狼 虎气 虎势 虎威 虎穴 虎牙 虎疫 恶虎 老虎 马虎 猛虎 虎彪彪 虎生生老虎凳 龙虎斗 龙虎肉 拦路虎 母老虎 秋老虎 死老虎 笑面虎纸老虎 虎背熊腰 虎踞龙盘 虎口拔牙 虎口余生 虎狼之心 虎里虎气 虎落平川 虎视眈眈 虎头虎脑 虎头蛇尾 虎啸龙吟 虎穴龙潭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如虎添翼 谈虎色变 为虎作伥 狐假虎威狼吞虎咽 龙腾虎跃 龙争虎斗 藏龙卧虎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虎虎有生气 坐山观虎斗 九牛二虎之力 拉大旗作虎皮 前怕狼后怕虎画虎不成反类狗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虎hu一种凶猛的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食肉,有时伤人:野生的~已濒临灭绝|这次出猎,他们捕到了一只~。[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植树造林是长期的任务,不能~地搞一阵子。户hu人家;住户;户头:村里年收入超过万元的就有十几~|年三十晚上,家家~~都在吃团圆饭|昨天他刚刚在银行里开了~。 虎hǔ老虎: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至了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同群。(五·122)
虎hǔ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貓科 > 虎 虎 hǔ 俗稱“老虎”。獸名。貓科。其稱始見于先秦典籍。其形似貓,其大如牛,體長一米半至二米餘,尾長逾一米。四肢各五趾,皆具鈎爪。毛色黄褐,背深腹淺,而漸至白;有黑色環紋,額上斑紋恰似“王”字。性兇猛,口闊牙利;喜獨棲,多夜行。嘯聲帶風,甚威,百獸皆避;被譽爲“百獸之王”。居山林,能泳,不善爬樹,以鳥獸爲食,偶亦襲人畜。我國有東北虎、華南虎、數量均極少,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軀體尤大,分佈于東北長白山、大興安嶺。華南虎,又稱“中國虎”,爲我國特有虎種;分佈于華中、華南。虎肉可食,骨可入藥,毛皮亦極珍貴。《易·乾》:“雲從龍,風從虎。”孔穎達疏:“虎是威猛之獸。”《詩·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毛傳:“虎,野獸也。”《說文·虍部》:“虎,山獸之君。”《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虎》:“[集解]時珍曰,按《格物論》云:‘虎,山獸之君也。’狀如貓而大如牛,黄質黑章,鋸牙鉤爪,鬚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聲吼如雷,風從而生,百獸震恐。”《山堂肆考》卷二十五:“虎屬陽,狀如貓,而大如黄牛,黑章,鉤爪鋸牙,舌大於掌……虎一生止一乳,一乳必雙,所謂虎不再交是也。死必靠木及巖石,未嘗仆地。一名大蟲。”按,《山堂肆考》謂“虎一生止一乳,一乳必雙,所謂虎不再交”者,誤。虎,一生並非一胎,且一胎一仔、三仔者亦多。 虎 虎虎为活食食肉动物,为山林中的猛兽,历来被称为“百兽之王”、“百兽之长”。《说文》这样介绍:“虎,百兽之君也。”《风俗通》中也说:“虎为阳物,百兽之长也。”
.jpg)
虎的威猛,有力为人所羡慕,所以常被用来象征、比喻人事诸相。自古至今,关于虎的词令很多,并且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虎将”是比喻将军英武善战,“虎子”比喻儿子雄健奋发,“虎士”、“虎夫”、“虎贲”比喻英雄好汉。威武雄壮的步伐称“虎步”,睥睨雄视称为“虎视”,形势雄威称“虎踞”,豪雄人杰奋发有为称“虎啸风生”。在古代,“虎符”、“虎节”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是兵权的象征;在民间,百姓称儿女为“虎娃”、“虎妞”,喻其结实粗壮。此外,文人创造了特殊的书体“虎爪书”,医家发明了一种健身术“虎戏”。时至今日,有的画家仍偏爱画虎,以其虎画而蜚声中外;有的书家工写大虎字,以此而独擅胜场。 虎为枢星散开而形成,它跟社会政治有密切的联系。白虎是“五灵”之一,如果哪个社会的统治者施政不暴虐,则白虎仁慈,不伤人害物。如果白虎早上鸣如雷声,则预兆有圣人出现。此外,古来有“大人虎变”的说法。 虎是阳兽,代表着雄性,白虎也象征着秋季和西方。虎是勇气和胆魄的象征,它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中记载:“上古之时,有神荼、虞缚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简阅百鬼,百鬼无理,忘与人祸,神荼与虞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后人常以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用以辟邪驱祟。端午节时,人们戴艾虎辟邪。有的还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其意在于借虎驱邪。 在西北地区,姑娘的陪嫁品中必有一对特大的面老虎,还有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等。据说,带有这些东西,什么邪恶都不敢欺身。由于虎花纹斑斓,额头纹路似“王”字,故民俗物品中虎的形象也常是额头饰王字,俗称“虎头王”。虎也被用来作镇墓之兽,坟墓前常可看到石雕的老虎。 虎不但能辟邪,而且有益妇女怀孕并使人家子孙升官。据说,用文虎鼻悬挂在门中,一周年后,取下来后烧成粉末,冲水给妇女饮下,不会生育的妇女两个月后便会怀孕,而且以后所生之子必定是虎贵之子。另外,用文虎鼻悬挂门上,这一家庭里,肯定有子孙得官带印。 虎也颇通人情。过去人们在发现老虎后,一般不进行捕猎,而是由几个省官员联名发布告示,请求老虎回到山里呆在山里不要出来。老虎一般都能听从。 传说中有一个故事也很有趣:一个老太婆去官府告状,说老虎吃了他的儿子,使她无人赡养,快要饿死了。官员于是命令老虎出庭,裁决结果,老太婆从此以后由这只老虎供养。老虎果然照这样做了。 老虎也曾经给人做过媒人,事情发生在唐乾元初年,吏部尚书张镐把女儿德容许配给裴冕的儿子越客,相约来年成婚。不料尚书被贬,尚书以为女婿来年未必赴约。到了迎娶那一天,越客如约前往,未到岳父家,有一猛虎将原尚书之女从尚书家衔往越客旋居之处,两人遂结成连理。后来,贵州、陕西一带民间往往建筑“虎媒祠”以作纪念。凡到虎媒祠跪拜的青年男女,过不了多久定会得到心爱的伴侣。 ☚ 麒麟 鸾鸟 ☛ 虎【同义】总目录 虎老饕李耳黄斑毛虫祖乌菟兽君山猫儿白额侯白额将军伯都班哥素威黄猛啸风子寅兽斑子斑寅将军虎hǔ〖名词〗 一、指羊舌虎。春秋晋大臣,叔向(羊舌肸)的异母弟(1)。 《祁奚请免叔向》: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怎能因为羊舌虎有罪就抛弃国家的栋梁之臣呢? 二、指罕虎,字子皮。春秋时郑国大夫(1)。《子产论尹何为邑》:虎不敏。——我罕虎不聪敏。 三、老虎(10)。《伯夷列传》:风从虎。——风随着老虎出现。《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六国论》: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抛弃小小的韩国和魏国,让它们独自去抵挡强暴得像虎狼那样的秦国。 虎hǔ❶ 老虎。《战国策·楚策一》:“~求百兽而食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共斗,其势不俱生。” ❷ 比喻勇猛。《后汉书·班勇传》:“乃命~臣,出征西域,故匈奴远遁。” 虎 性情凶猛,体力异常。又称“大虫”、“山君”、“於兔”、“黄猛”、“黄斑”、“寅兽”、“山大王”等。寓意生气勃勃,力量,阳气,辟邪。 字数:66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兔 鹿 ☛ 虎*huBBA2 ❶猛兽名。通称“老虎”:东北~/~豹豺狼。 ❷比喻勇猛威武:~将雄兵/将门~子。 ❸形容脸上露出严厉的表情或凶相:他常~着脸教训人。 威猛 威猛虎(~将;龙拿~跳) 毅猛 武勇武厉 彪彪 威猛,迅猛:雷霆 迅猛,威猛:霆奋 迅疾威猛:电激 风行电照 严厉威猛:雷厉风飞 威猛而声势浩大:猛盛 威猛有气势的样子:虎虎势势 极其威猛之状:震耀 震耀 震曜 (威武勇猛:威猛) ☚ 敏捷勇猛 十分勇猛 ☛
迅速 迅速快(快速;疾快) 迅(迅疾;迅急;迅快;迅忽;迅即;迅拔;云迅) 讯(讯疾) 疾(疾速;疾捷;疾急;风疾;齐疾;漂疾;峻疾;欻疾; 疾) 速(速速;速快;速疾;速蹔;~急;峻速;逡速;齐速;严速;暴速) 急(急速;急疾;急捷;急剧;急遽;径急) 倏(倏地;~已半截)星(星速;星奔;星流;星奔川鹜) 攸(~然而失) 驶 骏(骏骏) 骤 锐(~减) 激(激疾)遄(遄急;遄速;遄迅;遄疾) 嘌 慓(慓疾) 捷 疌 偻 惕匆 驺 齐(齐肃) 给 利(洒利;麻利;马利) 浰 騞(騞然)逸(逸速) 紧 超(超捷) 电(电迅;电游;电透;电速;电奔;走电;逐电;乘电;驰电;闪电;掣电;追电;电火行空) 曶(曶曶;曶霍) 忽(忽骤;翛忽;眒忽;淹忽;殗忽;超忽) 瞥(瞥地;瞥然;瞥尔) 飙 飘(飘疾) 撍 憯(憯遫) 暗(暗忽) 躁(躁疾;躁速) 机(机发;机骇) 赴 遫 敏 霍 翾豁 騞(騞然) 猋 风驰 风旋风行 风举 风厉 风迈 风发驱风 攒风 奔马 麻俐 麻溜雷奔 雷驰 驰光 蹑影 应声骎骎 呼响(捷于~) 扑的 发越 云骧 景靡 遽尔 凌遽 咄嗟(~便成) 咄唶 发越 遄迈 离弦 飞星 飞风 飞驰 蠲忙 弦上箭 翣翣眼 日行千里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风车野马 迅速而敏捷:迅捷 迅速而剧烈:急剧 轻易迅速:翻掌 轻捷疾速:轻迅 敏捷迅速:捷疾 捷速 给数 矫健迅速:雄驶 飘忽迅疾:飘迅 猛烈而迅速:猛迅 凶猛迅速:风回电激 迅速而猛烈:疾(悍疾;暴疾;~言厉色;~风迅雷) 虎 豪 迅烈 迅激狂剧 雕腾 电骇 霆骇 悍急悍亟 暴厉 振厉 彪彪 飘暴急激 迅猛 迅猛的样子:震震 雷厉 急速而猛:骤(~雨;风驰雨~) 严厉迅速:震踔 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风驰电掣 风驰电卷 风驰电骋 风驰电逝 风驰电赴 风驰电迈 风驰电击 风驰电掩 风驰霆击 风驱霆击风驱电击 风驰雷行 风掣雷行风掣电驰 风行电掣 风行电击风行电扫 风行电照 驱风掣电电掣风驰 电卷风驰 电骇风驰电照风行 电击飙逝 电迈飙驰电掣风驰 追风逐电 追风掣电追电逐风 飙驰电掣 飙驰电击飙驰电激 飙驰电迈 飙驰电骛飙行电掣 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风掣雷行 像风那样回旋,像闪电那样迅速:风回电激 风旋电掣 像流星闪电那样迅速:星驰电发 星驰电掣 星驰电驱 星驰电走 星驰电急 星飞电急 星驰电迈 星掣电驰 星行电征 星奔电迈 电掣星驰 电卷星飞 流星掣电流星飞电 像风吹过那样迅速:一阵风 如暴风之迅疾:猋迅 像风云那样迅速:风驰云走 急促疾速:齐箫 急骤,急速:轻骤 快速,迅速:快当 星夜,急速:星宿 快速有力:劲疾 电闪雷鸣 迅速的样子:蹶(~然而起) 濈 飂(飂戾;飂泪) 跃 戾 翼 闼尔 纵纵 肃肃 曜曜 慓慓 给给疾疾 欻吸 欻忽 吸欻 吸然翕曶 翕忽 噏忽 飙忽 忽焉帅然 倏尔 倏眒 湛淡 凄浰瞥列 檄籴 绚练 歙砉 撇烈飘飘 飘忽 霍曶 欻霍 倏霍挥霍 翕霍 倏然 忽忽 电驰馺娑 倩浰 憿籴 刷拉(脸~地红了) 霅晔 飒飒 飒然 飒沓飒焉 (速度非常快:迅速) ☚ 快捷 非常迅速 ☛
吓唬 吓唬吓(吓呼;吓恐;虎吓;鸟吓) 虎(虎諕;虎吓) 唬(唬虎;唬骇;唬吓;骇唬) 猲 畏 恫骇 使惊惧:震怛 震畏 自己吓唬自己:自惊自怪 疑虑重重,自己吓自己:杯弓市虎 惊动吓唬:惊赫 惊吓 欺骗吓唬:骗吓 诓吓 诳骇 诳吓 诈怖 诱愒瞒唬 又欺骗又吓唬:连蒙带唬 连朦带唬 蒙哄吓唬:诈唬 说大话吓唬人:吹镑懵诈 驱赶吓唬:驱吓 驱哧 故意大造声势来吓唬:恫喝 虚张声势以吓人或骗人:卖野人头 虚张声势,威肋吓唬:虚声恫吓 虚声恫喝 恫疑虚喝 恫喝虚声 恫疑虚猲 用死来吓唬:寻死寻活 要死要活 (使害怕:吓唬)
另见:威逼 威胁 致使 害怕 恐惧 ☚ 吓唬 恐吓 ☛
老虎 老虎虎(~狼;~兔;彤~;金~;饿~) 彪(炳彪) 斑子 斑奴黄斑 兽君 大虫(老大虫) 戾虫 于菟 于魆 于檡 寅兽 寅客 伯都 素威 李耳 山王 山虫 枢精 虫儿 伏猛 波罗 乌莬 李父 大灵 毛虫祖 啸风子扁担花 巴而思 山神爷 山猫儿白额侯 白额将军 斑寅将军 虎的美称:山君(封山君) 文虎 雕虎 小老虎:彪 虎子 兽子 幼虎 乳虎 孩虎 雏虎 大虎:斥虎 母虎:牸虎 雌虎 哺乳期的母虎:乳虎 白色的虎:甝 玉虎 白虎 素威 素毳 卧虎:伏虎 浅毛虎:虥猫 咆哮怒吼的虎:哮虎 奔跑的虎:腾虎 逸虎 窘急的虎:穷虎 凶猛的虎:猛虎 彪虎 猛武 狂貙 白额(白额虎) ☚ 其他兽 鹿、猴、鼠 ☛
表情严肃 表情严肃说话直率,表情严肃:直言正色 把笑容收起,使面部表情严肃:绷 面孔绷紧,表示严肃:板(板着;板脸) 绷着脸,表情严肃:严脸绷腮 表情严肃认真:板板正正 沉下脸,板起面孔:摔脸子 表情冷漠或严肃:赛雪欺霜 表情变严肃或变凶恶:虎(~视) 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整衣敛容 ☚ 各种表情 脸色 ☛ 虎tigerPanthera tigris L.,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分布中国各地。头圆大,吻部较短,鼻端裸露,呈乳白色,其边缘黑色,颈部粗短,几与肩宽。肩、胸、腹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全身均具黑色横纹,每两条靠拢在一起,腰及臀部横纹多而密。四肢中等长,强壮有力,前肢较后肢壮大,前足5趾,后足4趾,趾、掌下为柔软的足垫。栖息在森林山地。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潜伏在草丛中休息。善游泳,嗅觉灵敏,性凶猛,常猎食野猪、鹿、熊、麝等。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2月,怀孕期93~114天,春末产仔,每胎1~4仔。中国有6个亚种,东北虎体形最大。由于乱捕滥猎,虎的数量急剧下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北虎 虎 021 虎食肉目,猫科。大型食肉类,体长约1.5—2米余,尾长1.1米左右。体重约130—200公斤,雌虎略小,身体毛色淡黄或褐黄。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头大而圆,前额有似“王”字形斑纹。夜行性,能游泳,不善爬树。捕食野猪、马鹿、狍子、獐、羚羊等大型草食类动物,位居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重要作用。秋末至冬季交配,妊娠期3个多月,每胎产2—4仔。3—5年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0—25岁。我国有东北虎,体较大,毛色较淡。目前仅分布于黑龙江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山区。华南虎,体稍小,毛色深浓,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山区。虎骨是著名中药,有明显的消炎、镇痛、健骨强筋、祛风镇惊等作用,主治筋骨疼痛、腰膝软弱无力、惊悸、癫痫等症。本世纪30—4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猎捕,森林破坏及其他原因,虎的数量逐年减少,目前已临近绝灭的边缘,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 紫貂 雪豹 ☛ 虎 虎huPanthera tigris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头大而圆。体长1.4~2米余,尾长达1.1米。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部和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前额似有“王”字形斑纹。夜行性,能游泳,不善爬树。性情凶猛,齿尖爪锐,捕食野猪、鹿、獐、羚羊等动物。有时也伤害人类。分布于亚洲,北至苏联西伯利亚,南抵印度尼西亚、印度。我国有东北虎(P.t.amurensis),体大,毛色较淡,产于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数量日益减少;华南虎(P. t.amoyensis),体稍小,毛色深浓,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近年也很少发现,极为珍贵。东北虎和华南虎均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简称IUCN,总部设在瑞士),是专门负责保护野生动物的最主要的国际机构之一,也将东北虎和华南虎划为E级(Endangered),即濒于绝种危机的种,简称“濒危级”。 ☚ 猫科 华南虎 ☛ 虎 虎Hu俗称老虎,食肉目猫科中的一种大型猛兽,学名为Panthera tigris。体型威武雄壮,体长1.6—2.9米,尾长1米,体重180—200公斤。全身棕黄色,具有黑色横纹,腹毛纯白。前额有黑色横纹数道,略似一个“王”字。在尾上约有十个黑色的尾环。四肢粗壮有力,爪锐利,能收缩。犬齿发达,并具有能撕碎猎物的裂齿。主要栖息于深山密林之中,除发情期外多单独活动,常四处游荡,没有固定的巢穴。善于游泳,但不会爬树,常在夜间活动。由于在足掌底部具有肉垫,因此行走时能不发出声音。性情凶猛,主要以鹿科动物、野猪等大型食草动物为食。食量很大,每次可食肉30—35公斤。饱食一次后可以数日不食任何东西。偶尔也捕食家畜或对人发起攻击,但由于数量较其它猛兽稀少因而危害性不大。一般3—4龄达到性成熟。每2—3年繁殖一次,每次产仔2—4只,寿命约20年。 虎共有8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3个。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华南虎遍及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孟加拉虎则仅生活在西藏的南部地区。目前,这三种虎在自然界的数量都十分稀少,尤其是东北虎,数量估计在百只以下。因此,我国已把虎列为一级保持动物,禁止任意捕杀。 ☚ 海豚 大熊猫 ☛ 虎hǔhu❶大型猫科食肉类哺乳动物。 ❷形容勇敢威武。如:英雄虎胆;虎将;虎威。 ❸形容凶险。如:虎穴,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老虎嘴里拔牙。 ❹姓。 ❺同“唬”。 虎hǔ《本草纲目》禽部第51卷虎(343)。动物名。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别名】乌䖘、大虫(《肘后备急方》),李耳。 虎 虎别名老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主要生活于森林山地,多单独生活,不成群,夜间活动,嗅觉发达,行动敏捷,善于游泳,但不能爬树。以野猪、鹿、麝、狍等动物为食尚,有时也伤害家畜。虎是重要的展览动物。历史上甘肃多有分布。1954年尚在会宁县捕到1只,经鉴定为东北虎,标本现存甘肃省博物馆。现野外已绝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 雪豹 蒙古野驴 ☛ 虎hǔⅠ ❶ (哺乳动物,通称老虎) tiger: 猛 ~ a fierce tiger; 小 ~ a tiger cub; 驯 ~ train a tiger;~ 啸。 Tigers growl. ❷ (姓氏) a surname: ~ 旗 Hu Qi Ⅱ (比喻勇猛威武) brave;vigorous Ⅲ 同“唬” [hǔ] same as “唬” [hǔ] 另见 see also hù。 ◆虎斑草 tigerflower; 虎背熊腰 strong as a bear in the hips and with a back supple as a tiger's;boxer's sinuous posture;of a stocky and imposing build;thick,powerful back and shoulders; 虎贲 brave warrior;brave and strong man; 虎步 a great warrior's firm strides like the tiger's;虎步龙骧 martial gait; 虎剌 Damnacamthus indicus; 虎胆 as brave as a tiger; 虎毒不食子 Even a vicious tiger will not eat its cubs — No one is capable of hurting his own children.;All men,good or bad,rarely illtreat their own children.; 虎而冠者 a cruel man who borrows power from another like a dressed up tiger; 虎耳草 {植} Saxifraga stolonifera;saxifrage;rockfoil; 虎奋龙骧 be eager as tigers and majestic as dragons;prancing ahead; 虎凤蝶 tiger swallowtail; 虎符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虎伏 {体} gyro wheel;[英] hoop; 虎父无犬子 A tiger father will not beget a dog son — There will be no laggard among the chidren of a brave or talented men.; 虎负隅,莫之敢撄 No one dares to challenge a tiger at bay.; 虎骨 tiger- bone; 虎颔捋须 pluck the tiger's whiskers — do something to offend the powerful; 虎虎有生气 vigorous and energetic;be full of vigour; 虎将 brave general; 虎劲 dauntless drive;dash; 虎鲸 Orcinus orca;killer whale; 虎踞龙蟠[盘] (The city) is like a tiger crouching,a dragon curling;be located in a strategic place; 虎克定律 {物} Hooke's law; 虎口 tiger's mouth;jaws of death;part of the hand between the thumb and the index finger; 虎口拔牙 pull a tooth from the tiger's mouth — dare to confront the greatest danger;geard the lion in his den;pull a front tooth from the jaw of the tiger;revoke sb. far superior in power [strength];虎口夺食 snatch food from the jaws of a tiger; 虎口花 tiger's-mouth; 虎口捋须 pull the tiger's whiskers; 虎口觅食 snatch food from the tiger's mouth;come to poach the tiger's litter;engaged in a hazardous task; 虎口余生 escape very narrowly;be snatched from the jaws of death;barely escape with one's life;barely escaping with one's life,as from the tiger's mouth;be lucky to have escaped death;be saved from the tiger's mouth;escape from the tiger's jaws;get out of the jaws of death;have a hairbreadth [narrow] escape;return from the tiger's lair; 虎窟狼窝 a nest of tigers and wolves; 虎狼成性 wolfish disposition;rapacious and ruthless; 虎狼在前 with the wolf and tiger confronting us; 虎狼之国 a nation of savages; 虎狼之性 voracious;violent nature;a tiger-like,wolfish disposition;the beastly nature; 虎落平阳 It was as though a tiger left his hills and descended to the plains.;Samson at Gaza;(When) tigers come down to the plain,of what use are their claws?;虎落平阳被犬欺 If the tiger went down to level land,he would be insulted by dogs.;A man who loses position and influence may be subjected to much indignity.; 虎猫 ocelot; 虎门无犬种 Everyone is brave in a general's family.;You won't find a puppy in a tiger's den.; 虎木棉 toramomen; 虎皮 tiger skin; 虎皮鹦鹉 budgerigar;budgereegan;budgerygan; 虎钳 jaw vice;vise;nip;vice; 虎入樊笼 (like) a tiger in the cage; 虎入羊群 (as) tigers among a flock of sheep; 虎鲨 bullhead shark; 虎石蛇杯 imaginary fear; 虎士[贲] brave warrior; 虎视眈眈 look at fiercely as a tiger does;eye with hostility;cast covetous eyes on ...;casting a greedy eye on its prey;glare at fiercely;glare at sb. like a ravening tiger;glare like a tiger (at its prey);with a covetous look; 虎视鹰瞵 Strong powers are waiting on all sides.; 虎死留皮 A tiger leaves a skin behind him.; 虎体熊腰 be lithe and yet powerfully built; 虎头虎脑 looking dignified and strong; 虎头拍蝇 beat a fly on the head of a tiger — unwise provocation; 虎头牌 tiger-headed tablet outside a public office warning against disorder; 虎头蛇尾 begin with tigerish energy but peter out towards the end;a brave beginning and weak ending;a flash in the pan;a tiger's head and a snake's tail;come out at the small end of the horn;do things by halves;fine start and poor finish;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start out well but not to continue;The mountain has brought forth a mouse.; 虎头抓苍蝇 catch flies on the tiger's head;unwise provocation; 虎头捉虱 try to catch lice on a tiger's head — unwise provocation;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虎威 prowers (of general);frightful appearance of a tiger; 虎尾春冰 (like) treading on the tiger's tail or on spring ice — very cautious;full of apprehension;very dangerous;in a precarious position; 虎啸风生 Tigers howl with the rise of winds.;Great men appear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虎啸狼嗥 the roar of tigers and the barks of wolves;The tigers roared and the wolves howled.; 虎啸龙吟 cries of dragons and tigers; 虎啸猿啼 Tigers roar and monkeys cry.; 虎须 tiger's whiskers; 虎穴 tiger's den;a tiger's cave— a dangerous place; 虎穴除奸 have entered the enemy's territory and killed traitor; 虎穴狼窝 the tiger's den; 虎穴龙潭 the tiger's lair and the dragon's den — a hazardous spot;the tiger's den;[enter] the tiger's den and the dragon's pool;[save sb. from] the tiger's lair and the dragon's pool; 虎穴追踪 track the tiger to its lair; 虎眼石 tiger's-eye;tiger-eye;tiger-ite; 虎疫 (霍乱) cholera; 虎鼬 sarmatier; 虎崽子 tigerling;the cub of a tiger; 虎杖 {中药} Polygonum cuspidatum;giant knot weed; 虎帐谈兵 discuss strategy in the military camp
虎hù(构词成分): ~ 不拉 [- bu lǎ] [方] {动} (伯劳) shrike 另见 see also hǔ。 虎tiger 虎hǔ❶ 虎豹之驹|虎背熊腰|虎不食儿|虎脊熊腰|虎颈燕颔|虎踞龙盘|虎口拔牙|虎口逃生|虎窟龙潭|虎狼当路|虎狼之势|虎落平原|虎入羊群|虎视眈眈|虎视鹰扬|虎体熊腰|虎头虎脑|虎头蛇尾|虎啸风生|虎啸龙吟|虎掷龙挈
❷ 暴虎冯河|豺虎不食|豺虎肆虐|调虎离山|放虎归山|风虎云龙|画虎刻鹄|豢虎贻殃|饥虎扑食|借虎威狐|拒虎进狼|猛虎出山|骑虎难下|骑虎之势|擒虎拿蛟|如虎添翼|谈虎色变|为虎作伥|养虎遗患|引虎拒狼|引虎入室|与虎谋皮|纵虎出柙|纵虎归山
❸ 豺狼虎豹|鸱目虎吻|狐假虎威|狐借虎威|狐藉虎威|将门虎子|鲸吞虎噬|狼餐虎咽|狼虫虎豹|狼吞虎咽|龙蹯虎踞|龙蟠虎踞|龙潭虎穴|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行虎步|龙渊虎穴|龙跃虎卧|龙战虎争|龙争虎斗|贪如虎狼|燕颔虎头|羊落虎口|羊入虎口|自投虎口
❹ 藏龙卧虎|除狼得虎|雕龙绣虎|割肉饲虎|欢龙活虎|饥鹰饿虎|拒狼进虎|盘龙卧虎|蟠龙踞虎|蟠龙卧虎|凭河暴虎|潜龙伏虎|敲山震虎|驱羊攻虎|如狼似虎|如龙似虎|三人成虎|三言讹虎|生龙活虎|势成骑虎|跳龙卧虎|畏敌如虎|畏之如虎|引狼拒虎|照猫画虎 虎虎, 甲骨文作   ,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象形。本義是老虎,或用以比喻威猛,如虎士、虎臣、虎賁、虎將。卜辭或用本義,或用作人名、方國名。銘文或用本義,或用比喻義,或用爲人名。“虎”或省形作 “虍”用爲構形部件,或作意符,或作聲符。提示: 起初象形字往往隨形成體,故多有作横勢者,後世爲求書寫的整齊美觀統一,一般都改作竪式,表示動物的字形演變更爲明顯。形體有繁有簡,其發展趨勢是删繁就簡,并逐步走向綫條化、部件化、符號化。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訛變較大。 虎hǔ本为象形字,作意符生成的字有彪(biāo),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hǔ 琥(琥珀) 唬(吓唬) 相关链接 虒(sī),形声字,传说中的长角的老虎,可能与《论语》中提到的“虎兕”之类相似。作声符生成了“篪”(chí,一种笛子似的竹管乐器)、“褫”(chǐ,褫夺)、“搋”(chuāi);作意符生成了“蹏”(tí,兽足也,与“蹄”通)、“遞”(dì)。“遞”,简化为“递”,传递。 虎(hǔ)“ ,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 ,古文虎。 ,亦古文虎。”(呼古切) 卜辞中有很多象形写法,或作 、 、 。或用为本义。金文作 、 ,与甲骨文相近。金文中也用为“琥”,雕成虎形的玉器,如卫盉:“矩或(又)取赤虎(琥)两。”[1]战国文字“虎”字头形部分写法变异很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如包山楚简作 、 ,曾侯乙墓竹简作 。 虎部有十四个属字,大都与虎有关。其中有常用字“彪”,云:“虎文也。从虎,彡象其文也。”又:“虓,虎鸣也。一曰:师子。从虎,九声。”“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寽声。” 《康熙字典》、《辞源》、《新华字典》均不立“虎”部,但《辞海》有“虎”部。 虎 hǔ(8画)
  【提示】下面是几,旧字形是儿。 *虎hǔ8画 虍部 (1) 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毛淡黄色,有黑色斑纹,通称老虎。 (2) 比喻威武勇猛: ~将|~步。 (3) 〈方〉 露出严厉或凶恶的神情: ~着脸。 (4) 姓。 另见hù(157页)。
*虎hù8画 虍部 【虎不拉】(—·bulǎ)〈方〉 伯劳鸟。 另见hǔ(157页)。 虎 ☚ 虎部 彪 ☛ 虎hǔ甲骨文至西周金文的象形字。象虎形、侧立。特点是巨口利齿。虎、象、犬、豕等字都侧立,因当时使用文字已较多,写回行,侧立不妨碍旁行字,省地方。所以族徽字在铭中、一个器物上,一般只一行,有时只一个字,所以有图画式横立的,如象字、犬字等。虎是猛兽,属猫科,现通称“老虎”。引申比喻威武,勇猛。如:一员虎将。组词如:虎口。又用同唬(hǔ),如:虎人(吓人)。 虎★常◎常
hǔ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老虎之形,隶定为“虎”。本义为一种哺乳动物,性凶猛,引申为勇猛、威武。 【辨析】 ❶以“虎”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hǔ:唬、琥。 ❷“马虎”也作“马糊”,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❸在台湾,“虎”的下部是儿,不是几。虎 (hǔ)象蹲踞形。 【按】虎,甲骨文作 、 、 ,巨口鋭牙,利爪長尾,身有花紋。小篆省減其形,逐漸綫條化。《説文》曰 “山獸之君”,是也。 虎 甲 金 篆 隶hǔ【析形】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头朝上、尾朝下、腿朝左的一只虎,突出锋利的牙齿和身上有花纹。小篆字形有所讹变,虎身与虎头脱离,变作人旁。 【释义】《说文》:“山兽之君。”本义是老虎。虎为百兽之王,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是勇猛、凶恶、强大、威武,如[虎虎生风]、[生龙活虎]、[狐假虎威]。象征权力,如[虎节]、[虎符]等。还引申作危险之地,如[虎口]、[虎穴]等。民间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为的是趋吉避邪,吉祥平安。在中国文化中,虎又是凶恶的代名词,如[谈虎色变]、[骑虎难下]、[虎口余生]、[苛政猛于虎]等,都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虎的强大和凶猛。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中居第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The character in Oracle is shaped like a tiger facing up with its tail downwards and legs to the left which highlights the sharp teeth and the tiger pattern. 【original meaning】Tiger. 虍 ☚ 呂 鑪 ☛ 虎(~儿)〈名〉谜;谜语。 《醒》五九: 纂作的还说不够,编~儿,编笑话儿,这不可恶么? 《聊·增》二十: 又是一个~。三个~打破了两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