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蓖麻蚕类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蓖麻蚕类型types of eri-silkworm

根据蓖麻蚕幼虫的肤色、血液、斑纹等特点而划分,相同品种、品系的类型间,在肤色、血液色素深浅、斑纹浓淡、大小等还有所不同。蓖麻蚕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下列5种:
蓝皮类型 属白血系,为白血素,皮色蓝,无斑纹。最早引入中国的品种为“申蓝”,已驯化选育200多世代。其次有“蓝皮”、“湛六”等品种。蚁蚕淡青色,头眠起呈水绿色,2、3眠时,皮肤光亮带蜡黄色。3龄开始皮肤分泌出白色蜡粉。5龄大蚕体形略小,皮肤呈天蓝色。将熟时,蜡粉渐减,但熟蚕半透明的体色仍不甚明显。中国北方育成的多化性滞育品种“6012”也属这一类型。
素白类型 属白血系,为白血素,皮色白,幼虫无斑纹。卵色白,蚁蚕体色灰白。1龄体色呈虎斑状,斑点略大而黑。小蚕眠中体色不齐,姜黄、有黑点。大蚕期体色全部转白。小蚕期颅板由嫩白转黝黑,到大蚕期体色呈现乳白色,茧色洁白。典型品种“素白”,又名“姬白”。
花白类型 属白血系,为白血素、皮色白,有黑点花斑。花白型中,又分为普通“花白”和“大花白”两种斑纹体色。普通“花白”,蚁蚕体色深黑,1、2龄蚕体呈淡虎斑,与素白型大致相同,但斑点较大于素白型而黝黑。头眠蚕体色姜黄,有黑点。小蚕颅顶板由嫩白转黝黑。大蚕期为乳白色。品种有“花白”、“小花白”和“大花白”(亦称“斑马”)。
白黄类型 属黄血系,为黄白素,皮色白,无斑纹。蚁蚕体色黄褐。1、2龄小蚕体色淡黄,无黑点黑斑,幼虫体色淡黄程度不一。大蚕期体色由白黄至琥珀、金黄不等,茧花乳白。这一类型品种较多,培育较早用于生产的有“110”、“高州一号”,育成已经历180多世代。应用较多较早的品种还有“合白黄”、“624”和“湛鹤一”、“625”等。
花黄类型 属黄血系,为黄血素,皮色白,有斑纹。肤乳黄至金黄,有黑点斑纹。斑纹又分普通花黄、大花黄(连点大斑花黄)两种斑纹体色。这一类型的新、老品种都较多,老品种如“小花黄”、“原花黄”,新品种如“印花黄”、“广花黄”、“木薯蚕一号”等。普通花黄型品种,蚁蚕体色黄黑,2龄体色呈深虎斑,3龄体色和斑点渐明显,浓淡常不一致。大蚕期腹足、尾足与颅顶板各处同时显出黄色,呈普通黑圆中斑;气门线上下有呈琥珀、金黄色,熟蚕更为明显。这类型蚕品种选育较早的约有120多世代。“大花黄”又称“虎斑蚕”,与普通花黄同属黄血系,其性状与普通花黄大致相同。蚁蚕体深灰黑色,1、2龄开始出现虎斑连点黑斑。
此外,经过类型品种间杂交,还出现各种新类型。例如蓝皮类型与花黄类型品种杂交,F1代大蚕体色全部花青黄型,F2代蛾区互交分离出最多的为花青黄型,其次为花黄、青黄、白黄、花蓝、花白、蓝皮、素白等型。又如蓝皮类型品种与花白类型品种杂交,F1代大蚕体色全部为花青型,F2代分离为花青型和少数素白型。再如花黄类型品种与花白类型品种杂交,F1代全部为花黄型,F2代分离为多数花黄型,少数为白黄和素白等型,肤色浓淡不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58年春从印度引


素白 花白 斑马 蓝皮 白黄 花黄 虎斑
蓖麻蚕品种类型

进一批茧色褐黄,属于种间杂交的初代原始材料,分别经过纯系分离和再经本地亚热带桕樗蚕间接远缘复合杂交育成新品种“广花黄”和“110”。其后又采用这些作亲本材料与热带樟樗蚕继续进行远缘复合杂交选育新品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