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形成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已经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一般来说,有资本输出国,就会有相应的资本输入国,而且到国外投资必然会给跨国投资者带来收益,这种因跨国投资而带来的收益就是跨国所得。跨国所得是指来源于一国,但为另一国的投资者所拥有的所得。既然如此,那么,理应出现资本输出国(投资者居住国)和资本输入国(收入来源国)对同一投资收益同时征税的现象,即跨国所得的形成,才产生了国家之间对同一笔所得如何分享税收的问题。只有在这个时候,客观经济状况才为国际税收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入国主要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当时,这些地区大多数都没有独立征税权,因而在帝国主义各国和殖民地之间,一般就不可能提出分享税收的问题。至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相互投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也为数不多。就拿20世纪前半期占世界资本输出额首位的英国来说,1910年,英国对外投资总额700亿马克,其中对欧洲的投资只占5.7%,绝大部分的投资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38年,英国对外投资总额增至35.45%,其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的投资只占14.13%,而在亚、非、拉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投资则有85.87%。由于资本主义各国间相互投资额不大,所以,虽然会发生分享国际税收的问题,但并不尖锐。此外,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进入20世纪后才建立所得税制度,而且税率也很低。如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分别于1913年、1917年、1920年和1925年才正式实行所得税制度,美国1913年的所得税率只有1%至6%。正由于此,国家之间在对资本收益征税方面的矛盾还不那么尖锐,还没有达到必须立即由有关国家一起来协商解决的程度。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国际商品交流的发展,税收国际化问题也比上一历史阶段明显;同时,随着国际投资的增加,产生了跨国所得,各国建立了所得税制度,国家间在投资方面分享税收的问题也开始出现。但是,由于问题本身还不具有迫切性,再加上进入30年代后国际形势日益紧张,所以,在这以前,国际税收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国际税收成为世界关系各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成为近几十年来国际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新的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亚、非、拉的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要求政治上独立,经济上繁荣,并纷纷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有了独自的征税权,改变了以前那种对外来投资无权征税的现象。这样,资本输入国与资本输出国对同一投资的收益都要征税的情况就大量出现了。 第二,国际资本的流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大量增加,大大超过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1967年,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总额为1050亿美元,其中31%的投资在发展中国家,69%的投资在发达国家; 而在1970—1980年的2 254亿美元国际资本中,只有23.3%流入发展中国家,其余的全部流入发达国家。以美国而论,1950年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17.9亿美元,其中,对发达国家投资为55.9亿美元,占47.4%;而到1969年,则分别增至710亿美元,478.9亿美元,占67.4%。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猛增,就必然会导致它们在对投资收益的征税关系上的矛盾尖锐化。 第三,跨国公司得到空前的发展,所属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遍布全世界。跨国公司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企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控制其他国家的子公司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化的垄断组织。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重要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家为了绕过其他国家的关税壁垒,通过资本输出,占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组织了大批的跨越国境的经济组织在其它国家或地区投资经营。根据联合国统计,在1968—1969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共有7276家,其国外子公司达271 300家以上。跨国公司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使国际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因为企业的国际化必然带来了纳税人收入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巨额的国际所得既然可以来自许多国家,那么,这些国家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就必然要对它们的同一收入征税,因而收入的国际化带来了税收的国际化。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下属机构遍布全世界,它们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寻找更好的投资环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进行跨国投资可行性研究时,就必然要考虑国家间的税收征纳关系这一因素。它们往往利用各国税制的差异,进行偷税漏税,扭曲有关国家与其之间的征纳关系,因而由征纳关系所反映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也日益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第四,科技革命带来了国家间的税收关系更加复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交通运输也不断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不仅使国际技术转让大量增加,而且使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也更加广泛,从而跨越国境的纳税也大幅度增加,使得各国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更加复杂。 第五,所得课税制度的普遍实行和所得税税率的大幅度提高,急需有关国家共同协商解决国际间重复征税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各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确立了以所得税为中心的征税制度,而且,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个发展中国家为了进一发展本国经济,都相继采取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并引进了所得税。更为令人注目的是,所得税在各国税收收入中达到了主体税种的地位,绝大多数国家都大幅度地提高了所得税税率,一般都在50%左右,税率如此之高,导致国家间财权利益相互矛盾也越趋复杂。 正是在上述种种情况的推动下,跨国公司的大量存在,带来了跨国纳税人收入的国际化。对于跨国投资形成的所得,这个国家从投资者是属于该国的居民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其来源于国内外的一切所得征税; 那个国家从投资者的所得是来源于该国的角度考虑,从而也可以对投资者的该笔所得进行征税。这样,两个国家对同一跨国投资者的同一跨国所得征税的结果,就必然会发生国际间的重叠交叉征税等问题,从而引起了国与国之间的财权利益分配关系的矛盾。至此,国际税收终于正式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