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枸醬 > 蒟醬 蒟醬 jǔjiàng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調料部 > 醬 > 枸醬 > 蒟醬 蒟醬 jǔjiàng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蒟醬 蒟醬 jǔjiàng 亦作“枸醬”,亦稱“蒟子”。木名。胡椒科。藤本。葉紙質或近革質。花單生,雌雄異株,穗狀花序。漿果,球形。全株藥用。果可作醬。藤舆檳榔同食,可除胸中惡氣。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始載漢代典籍。《漢書·西南夷列傳》:“南粤食蒙(唐蒙)蜀枸醬,蒙歸問蜀賈人,獨蜀出枸醬。”顏師古注:“子如桑椹,緣木—而生,味尤辛,今石渠則有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蒟子》引《廣志》云:“蒟子蔓生,依樹,子似桑椹,長數寸,色黑,辛如薑,以鹽淹之,下氣消穀,生南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蒟醬》:“時珍曰:蒟醬,今兩廣、滇南及川南、渝、瀘、威、茂、施諸州皆有之。”參閱《三才圖會·草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