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衡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Heider)提出“平衡理论”,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著某种情感或评价之间趋向于一致的压力。 海德从日常心理学(来源于民间格言、日常经验)出发,提出“O-P-X”图式;试图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心理学的判断。图式中,P和O为两个人,P为认知的主体,X为P和O所认知的一个客体。根据P、O、X三者之间的感情关系(喜欢——不喜欢,爱——不爱等),可以推论出八种模式,其中四种是平衡的,四种是不平衡的。如图11。 由图可以显示: 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O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和O都喜欢爵士音乐,P-O-X图示中,三者关系皆为正(平衡结构的第一图),P的认知体系呈平衡状态。如果P喜欢而O批判爵士音乐,P-O-X图式中三者关系二正一负(不平衡结构的第一图),则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的各种变化。平衡理论运用了“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这就是说,个体将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因此,平衡理论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了认识一致性的概念,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