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田基本建设fundamental establish-ment of vegetable fields按生产要求,创造和建立蔬菜持续高产生态环境条件的一系列工程。主要包括田区划分,道路系统、排灌系统的配置和建设,防护林设计和营造及土壤改良等。 菜田的选择 根据蔬菜生产类型,选用适宜栽培蔬菜的田地。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的优势,以提供持续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成本的产品。选择前应进行气候条件、交通情况、水源、地势及土壤条件、环境污染等基本情况的调查。❶气象: 应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年、月、日平均温度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温在35℃以上的持续日数、初霜期、终霜期,年、月平均相对湿度和蒸发量; 降水量及各月雨日,日照时数、日照强度等,为确定蔬菜的生长期,制定种植制度提供依据。 ❷交通情况:蔬菜商品性强,产品柔嫩多汁,体积大,多数不耐运输和贮藏,因此菜田应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利于缩短产品流通周期。 ❸水源:蔬菜作物需水量大,应考虑附近有可供利用的天然水源,如江、河、湖、池及地下水等。 ❹地势及土壤: 为便于灌溉、排水和机械作业,应调查田块大小及其坡度、地貌特征等。统计坡度在3°以下、田块方正、适于机耕的面积:坡度在3°~6°、可以机耕的面积;坡度超度12°的面积。蔬菜对土壤要求较高,应调查土壤结构、化学性、生物性及地下水位等,特别要注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值等。 ❺环境污染:为避免蔬菜产品受污染,应调查当地粉尘、酸雨及有害气体的污染程度及范围,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氟等物质的含量,并调查周围工业废水及废渣是否会造成灌溉水及土壤的污染,尤其要测定汞、铅、镉等的含量(见菜田环境污染)。 菜田选择的原则:大面积的蔬菜留种地,宜选择开花期少雨的地区;如以育苗生产为目的,则宜选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可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生产加工蔬菜,宜选择最适此种蔬菜生长的地区;城镇郊区菜地要充分利用平地、丘陵、山地、水面、淤区等不同地形,因地制宜,建成早熟菜区、晚熟菜区、水生菜区等,做到周年多品种均衡生产。 菜田建设规划内容 建立现代化蔬菜基地应全面统一地规划田块、防护林、道路和灌溉排水工程,使田、沟、渠、路、林配套,实现全面水利化、机械化。 田区划分 田区由田间道路、固定渠道或地埂分隔形成。蔬菜栽培具有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种植制度复杂等特点,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应划分田区,以便于机械耕作、轮作和统一安排田间灌排渠道及田间道路等。在同一田区内要求达到土地平整,坡度均一。中国的菜田田区一般以1公顷(ha)为单位,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地块的大小与机械化作业的能力有关,机械化程度高面积可大于1公顷,反之可小些。菜田坡度较大,应修建梯田,每块水平梯田应是一个耕作单位。采用旋转式喷灌机灌溉的菜田,则应以支管转动一周所能覆盖的面积为度划分田区。 菜田灌溉及排水系统 (见菜田灌溉、菜田排水)。 菜田防护林带 在风沙区及腐殖土地区建立菜田,必须营造菜田防护林带。防护林能降低风速、削弱风力,固定流沙及有机质,调节气候,改善蔬菜生长环境条件。林带由不同树种组成一定结构: 主要的树种形成林带上层树冠,起防风作用,所以应选生长快、树干直、经济价值较高的杨树、旱柳、洋槐等作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形成第二层树冠,促进主要树种向高度生长,应选用耐荫蔽、根系与主要树种分布不同的沙枣、桑树、杜梨、白蜡树等;形成第三层的灌木树种,要求耐荫性强并具有较大的改良土壤作用,可采用沙柳、紫穗槐、乌柳、沙棘等。林带的方向应与风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尽量沿菜田、道路及排灌系统的边界布置,做到渠、路、埂、树相结合。当林带与主风向不能垂直时,偏角宜在30°以下。地势起伏不平时,林带应沿着等高线方向布置。林带间距按其有效防风范围确定,一般为林带树高的15~20倍,在风沙危害较轻地方为300~400米,而危害严重的地方为100~200米,副林带间距根据地形和田块布置而定,以能适应机械化耕作为原则。 菜田土壤改良 蔬菜为集约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新老菜地均须不断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影响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等的变化,与蔬菜生产发育状况和耕作难易等有密切关系。粘土粒细,通气透水性差,春季升温慢,但保水保肥好:沙土粒粗,通气透水性强,早春升温快,有机质分解快,但保水保肥较差;壤土颗粒大小适当,较符合蔬菜生长的要求。春季早熟栽培多选沙性土壤。改良土壤质地的基本方法是粘土掺沙、沙土掺泥,以及引洪淤灌等。土壤中有机质在嫌气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这种黑褐色胶状物质能粘结土粒,形成直径0.25~10毫米的团聚体(称“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对改善土壤通气,保水,保肥性状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利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的胀缩和根系的挤压等外力作用以及耕作上的冻垡、晒垡、深翻、耕锄等,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对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 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❶粘重土采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冬季深耕、夏季深耕曝晒及掺沙等方法。 ❷低洼盐碱土采用切断其表土与底土间的毛细管联系,使有害盐类经过雨水或灌溉水的下渗带入底层的方法。防治措施分水利防治和农业防治两类:水利措施有健全排灌系统、减少渠道和田间渗漏、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农业措施有平整土地、深耕晒垡,中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耐盐作物、植树造林、铺沙盖草以及用密植等方法增加地面覆盖等。 ❸老菜园土的改良需采用改进种植制度,促使蔬菜、农作物、牧、渔业等的综合发展,增施有机肥,实行轮作,深翻晒土等,使生态系统转入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