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城隍庙戏楼
原名“乐楼”。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明正德年间大修时,改名戏楼。戏楼坐南朝北,为砖木结构,上是方砖登顶,黄、绿二色釉瓦,布局参差有致,组成龙身花纹,中间为滚龙透花脊,上置飞禽走兽,四角檐铃从风,整个建筑高约13米,东西长9米、南北宽6米。分化妆室和舞台,舞台约36平方米,化妆室约18平方米。前台有8根圆木明柱顶梁,上刷盘龙红漆。舞台正中有一巨匾,上书“阳春白雪”,蓝底金字。两边各有一小匾,其题词分别是:“出将”、“入相”。演戏时间,多在春季。每年先从农历正月初五,演到二月初九,谓之“月戏”。嗣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为城隍庙大会,最少要唱6天戏。会期,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拥入庙中,降香听戏,热闹非常。1940年日军侵入菏泽后,先拆毁钟、鼓二楼,而后拆毁东西廊房。1951年全部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