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建安七子”诗的译介
苏联汉学家把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划定的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三世纪,即从“前文学”到“建安文学”。其中“建安文学”中有曹植一人在苏联受到较多的注意,翻译也有一定的数量,并有不少评介文章。其他人被零星评介的,有曹操、曹丕、蔡琰、王粲、陈琳、阮藉等人的诗。
1.曹植的诗在苏联享有较高的声望,译本也多,最流行的选本是《七哀(曹植诗集)》,切尔卡斯基译,于1962年和1973年各出一版,后者在篇幅上略有扩大,两书分别为143页和166页。
其他的译作有:叶戈里耶夫和马尔科夫译《美女篇》,载《中国之笛》1941年版。吉托维奇译《薤露篇》、《七步诗》、《泰山梁甫行》、《赠白马王彪》等六首,载《中国古典诗集》(1962)。阿达里斯译《洛神赋》、《弃妇诗》;茹拉甫列娃译《野田黄雀行》、《怨歌行》等;载《中国古代诗集》(1957)。
曹植诗的俄译本(及选本)迄今已有8种。
2.曹操诗的俄译数量在“三曹”中居第二位。有茹拉甫列娃译《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三首,载《中国古代诗集》(1957)。
3.曹丕诗的俄译仅有两首,其中主要的是由茹拉甫列娃译的《燕歌行》,载《中国古代诗集》(1957)。曹丕的《典论·论文》则由李谢维奇在专著《古代与中世之交的中国文学思想》(1979)中作了评价。
4.“建安七子”中还有王粲的《登楼赋》(雅罗斯拉夫采娃译)、《七哀》(斯塔罗斯金娜评),蔡琰的《悲愤诗》(茹拉甫列娃译),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阿杜耶夫斯基译)等的俄译,载《中国古代诗集》(1957)。此外,该诗集还选译了阮籍的《清思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