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坡村
苍坡位于永嘉县楠溪江中游,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
苍坡村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于约955年(五代),成于南宋,原名苍墩。村庄坐北朝南,长宽均约0.5公里,周围取溪中大鹅卵石筑成寨墙,形同一张供子孙后代任意书写绘画的“白纸”。现存的苍坡村是1178年(南宋淳熙五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是楠溪江风景区名胜区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苍坡村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的笔架山,铺砖石长街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横村前一条笔直的石板街,是村中惟一的大街,名为“笔街”,笔尖正对着村西的笔架山,映入砚池中。村庄正面,有一“车门”上书“苍坡溪门”四个字,两侧有楹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储蛟龙”。宋时只有公车(相当于现代的全国人大代表)才可建“车门”。苍坡七世祖李秋山系宋公车,他建的车门为独特的半拱式飞檐木结构,被古建筑专家视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宋代建筑艺术珍品,与被誉为日本“国宝级建筑”的奈良东大寺南大门如出一辙。进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池碧水”。
东池名叫“扁湖”,南池称“砚池”。象征文房四宝中一块硕大无朋的“砚”。笔街中段,“砚池”西岸,有一夏凉冬暖,常年水位不变的恒温水井,据说源于800米高峰的苍山尖,全村无论远近,夏日劳作,均用竹筒盛此井水解渴,实为天然冰水。农家以此井酿酒,特别甘醇浓香。
村内古民居大多为宋式木建筑,或一进二轩,或二进三进四合院,特色各异;巷道和院墙,均以清一色的鹅卵石为基调。
苍坡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仁济古庙:南宋淳熙十四年由十世祖伯钧公始建。庙宇三面临水,门屋与正殿均五开间,中间庭院做“水天井”,应以水克火之风水说法。该庙已被辟为苍坡民俗馆。
李氏大宗祠:这里是苍坡、方巷两地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内有戏台,平时是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大宗祠背后,有建筑考究的宫式“仁济庙”和“太阴宫”,均临池而建,宗族、神、道三者为一体,成为村中神圣之地。现均辟为“楠溪民俗馆”,展示楠溪民俗风情。
水月堂:位于东池“扁湖”中,四面环水,是为八世祖—武进士、步骑将领李锦溪征辽奋勇战死阵亡而建的纪念堂。战前李公曾割须派人送回故乡,以表“决一死战”之决心。楠溪江村南山垅建有他的“胡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