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核苷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核苷nucleoside由D-核糖或2-脱氧-D-核糖通过β-糖苷键与嘌呤碱或嘧啶碱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是核酸和核苷酸的组成成分,可由核酸或核苷酸水解得到。分为核糖核苷(简称核苷,如腺苷、鸟苷、胞苷和尿苷)、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脱氧核苷,如脱氧腺苷、脱氧鸟苷、脱氧胞苷和脱氧胸苷)以及修饰核苷(含修饰碱基或含2′-O-甲基核糖或连接方式不同,如N6-甲基腺苷、2′-O-甲基鸟苷和假尿苷等)。 核苷nucleoside系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由D-核糖及D-2-脱氧核糖和嘌呤碱或嘧啶碱分别缩合成的化合物,即由RNA的戊糖成分或DNA的戊糖成分的半缩醛羟基与嘌呤碱的9位氮或嘧啶碱的1位氮结合并脱去1个分子的水缩合而成。其名称命定是在核苷前再加上碱基名称,如胞嘧啶核苷或腺嘌呤核苷等。核苷可参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的合成,在化合物生产中有重要价值。 核苷简称“Nuc”。由D-核糖或2-脱氧-D-核糖和嘌呤或嘧啶组成的化合物。 核苷nucleoside是指戊糖C—1’上的羟基与嘧啶碱N—1或嘌呤碱N—9上的氢缩合,丢去一分子水所形成的化合物。 核苷 核苷核苷是一类糖苷的总称。核酸或核苷酸经部分水解后都可得到核苷,它们都是由D-核糖或D-2-脱氧核糖与嘧啶碱或嘌呤碱分别缩合而成的糖苷。核苷一般为无色结晶; 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易溶于热水而不易溶于冷水; 熔点较高(160°~240℃); 都能吸收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为250~280nm; 都具有旋光性,比旋度[α]一般为-20°至-60°。由D-核糖生成的核苷叫核糖核苷,只存在于RNA分子中或核糖核苷酸分子中; 由D-2-脱氧核糖生成的核苷叫脱氧核糖核苷,仅存在于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中。含嘧啶碱的核苷统称为嘧啶类核苷,含嘌呤碱的统称为嘌呤类核苷。例如D-核糖与腺嘌呤缩合后生成的核苷叫腺嘌呤核糖核苷,简称腺苷(A),与鸟嘌呤缩合后生成的叫鸟嘌呤核糖核苷,简称鸟苷(G),与胞嘧啶缩合后生成的叫胞嘧啶核糖核苷,简称胞苷(C),与尿嘧啶生成的叫尿嘧啶核糖核苷,简称尿苷(U),与胸腺嘧啶生成的叫胸腺嘧啶核糖核苷,简称胸苷(T),与次黄嘌呤生成的叫次黄嘌呤核糖核苷,简称次黄苷(I),也俗称肌苷,等等。上述前四种核苷是一切RNA的主要组成成分,而后两种则比较少见,只存在于某些tRNA分子中,故常被称为稀有核苷。同样,D-2-脱氧核糖与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分别缩合后可生成脱氧腺苷(dA)、脱氧鸟苷 (dG)、脱氧胞苷(dC)及脱氧胸苷(dT),这四种核苷是各种来源的DNA的主要组成成分。上述所有核苷都属于N-糖苷,糖苷中的D-核糖及D-2-脱氧核糖都以β-呋喃糖的形式存在。其中嘧啶类核苷都是由嘧啶碱的第一位氮原子(N-1)与戊糖的第一位碳原子(C-1′)相连而形成糖苷键,而嘌呤类核苷则是由嘌呤碱的第九位氮原子(N-9)与戊糖的第一位碳原子(C-1′)相连而形成糖苷键,而且这两类糖苷键都是β-构型,故各种核苷都没有还原性,对碱都很稳定,但嘌呤类核苷易被酸水解,而嘧啶类核苷则较难,须用浓酸经长时间加热处理才行。某些基本核苷的结构式如下: 除上述各种核苷外,某些RNA分子中还含有多种少量由稀有碱基形成的稀有核苷,或虽由非稀有碱基形成但结构上比较特殊的稀有核苷(表1)。例如5-核糖尿嘧啶几乎是所有tRNA分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稀有核苷,其糖苷键不是N-C原子相连,而是C-C相连,即由D-核糖的第1位碳原子(C-1′) 与尿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C-5′)相连,故通常称其为假尿嘧啶核苷,或简称假尿苷(ψ)。又如由2′-o-甲基核糖与多种碱基形成的各种2′-o-甲基核糖核苷(Nm),包括2′-o-甲基核糖腺苷(Am)、 表1 RNA分子中的主要稀有核苷
☚ 嘧啶碱和嘌呤碱 核苷酸 ☛ 核苷nucleoside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