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芸香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芸香草
芸香草  yúnxiāngcǎo

亦稱“挖耳草”、“毛葉芸香草”、“毛葉草”、“野思草”、“野煙葉”。菊科植物煙管頭草之乾燥全草。芸,花草枯黄貌。此草全株密被白毛,似乾枯之色,具香氣,故稱。莖黑棕色或緑色,被白色茸毛。葉多破碎不全,兩面均被茸毛。主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癰腫瘡毒。明·蘭茂《滇南本草·芸香草》:“一名挖耳草,一名毛葉芸香草,一名毛葉草。”清·劉善述《草本便方·草部·野思草》:“野煙葉辛解毒熱,無名腫毒塗消滅,風寒濕痹腫痛癢,合入它藥功效烈。”

芸香草

药名。
❶见《四川中药志》。又名诸葛草、香茅筋骨草、香茅草、射香草、石灰草。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 Cymbopogon distans(Nees)W. wats的地上部分。分布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辛、苦,温。散寒利湿,止咳平喘,行气宽中。治风寒感冒,喘咳,风湿筋骨酸痛、麻木,胸腹胀痛,消化不良,肠炎。煎服:15~30g。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胡椒酮、蒈烯-4、牻牛儿醇、牻牛儿醛、柠檬烯等。芸香油和胡椒酮在动物试验中有显著平喘、止咳作用、并能抑制离体兔肠平滑肌;体外试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❷见《滇南本草》。为挖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芸香草yúnxiāngcǎo

中药名。
❶见《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别名诸葛草、香茅草、射香草、石灰草。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Nees) A. Camus 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辛、苦, 温。散寒利湿, 止咳平喘, 行气宽中。治感冒、喘咳、风湿痹痛、胸腹胀痛。煎服: 15 ~30 克。本品含挥发油, 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酮。芸香油和胡椒酮对豚鼠有平喘、止咳作用, 对离体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 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❷挖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芸香草

芸香草

芸香草,又名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臭草、麝香草、石灰草。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韭叶芸香草。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Nees) A. Camus的地上部分。原植物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本品味辛、苦,性温。功能止咳平喘,散寒祛湿,行气宽中。主治咳嗽气喘、风寒感冒以及风湿痹痛等证。临床治疗咳嗽气喘,可用以煎汤内服,或制成芸香草油滴丸及芸香油气雾剂。使用于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均有较好的效果。本品能散寒,祛湿,行气,故外感风寒而见胃脘不舒,胸腹胀闷者,尤为适宜。《滇南本草》用治感受山岚瘴气及四时不正之气,证见寒热胸闷、饮食无味、腹痛、吐泻者,则以本品与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健脾、和胃利气之品同用。如治风湿痹痛,常与大血藤、千年健等活血舒筋药煎汤内服,并可用本品煎水熏洗。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鲜草含挥发油0.7~1%,叶含油约1.8%,花轴含油约0.5%,茎含油少于0.05%。挥发油中主含胡椒酮约40~50%,蒈烯-4约20%,牻牛儿醇10%,牻牛儿酸乙酯10%,少量柠檬烯、牻牛儿醛。
芸香挥发油和胡椒酮能对抗组胺吸入或蛋清所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舒张作用。对肠平滑肌亦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以平喘作用最佳,祛痰和镇咳效果次之,消炎作用最差。芸香草制剂口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且有特殊臭味,易引起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不易为病人所接受。胡椒酮气雾剂无胃肠道副作用,显效快,但因局部刺激性大,吸入时易引起呛咳,为其缺点。

☚ 通光散   泡桐果 ☛
000026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