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花戏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花戏楼

花戏楼

最初称歌台,座落在安徽省毫县城西北隅的大关帝庙内,是专为演戏而建的,现已被辟为毫县博物馆。它始建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戏楼占地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楼前装饰着一对高2.4米的石狮,一对高16米,重12000余公斤的铁质旗杆。杆上有悬钟、飞凤、蟠龙等。杆座上的铭文表明,其为在毫县经商的陕西籍药材商人捐献的。花戏楼的大门为水磨砖砌的仿木结构牌坊式建筑,计分三层,其上遍布透雕的城池、山林树木、人物、花卉以及车马等图案,包括70余种故事和六出完整的戏文。楼内主要建筑是两座看楼和巨大的戏台。看楼均为两层,每层各含六间。戏台为木质的,由六根抱柱支撑着,有上下场门四个,台上有台顶、屏风等装饰,顶饰琉璃瓦,屏风透雕二龙戏珠图案。除此外,台内装饰的大木雕和彩绘包括古代戏文57出(其中18出三国戏文),106种图案和纹饰,有人物、楼阁台榭、山石林木、车马等。它们为研究清代早、中期的建筑艺术、戏曲艺术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颇为珍贵的资料。1988年,花戏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许国石坊   西递村清代民宅 ☛
花戏楼

花戏楼

花戏楼坐落于亳县县城西北角的大关帝庙内,原名“歌台”,始建于1676年的(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施以雕刻和彩绘,专供演戏所用。今为亳县博物馆所在地。
花戏楼坐北朝南,巨大的木质戏台由6根抱柱撑立向前伸出,有上下场门4个,正面对着的是大关帝庙大殿,左右与钟、鼓二楼内侧连成一体,呈“凸”字形,台前左右各有6间看楼,雕梁画栋,与大关帝庙共计占地约1000平方米。
戏台内装大木雕、彩绘;台顶铺饰琉璃瓦、金碧辉煌;台正中有透雕二龙戏珠屏风,屏风上悬“轻歌曼舞”匾额;台前高悬的一幅木质牌联上书:“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班面目演尽忠奸情”。花戏楼大门为三层牌坊式木结构、水磨砖砌成、满布精美的立体通透雕刻,其中有6曲内容完整的戏文,70余种故事图案。此外,戏台四周的悬枋外镶的木雕中有三国戏文18出;花戏楼大门两侧有高2.4米的石狮一对,神态生动;树立高16米,重12000公斤的铁质旗杆两根,座上铭文表明为陕西药材商人所献。
戏台正对的大关帝庙大厅高大宏敞,供奉着关公塑像,陈列着各种文物。大殿两侧的庭院修竹幽径、清雅宜人,并藏有赵孟兆、梁献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刻。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花戏楼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潜口民宅   广教寺双塔 ☛
花戏楼

花戏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关西北隅,为大关帝庙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因戏楼遍雕戏文故事,彩绘艳丽,俗称花戏楼,又名歌台,为典型清代戏台建筑,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戏楼为绿琉璃瓦组合歇山顶。大门为牌楼式仿木结构,水磨砖砌成,有三拱门:中为三间四柱五楼式门楼,上有“大关帝庙”砖刻门额;两侧为钟鼓楼两柱单楼式门楼,均镶有水磨砖立体透雕。内容有戏文6出、人物故事16幅、动物故事24幅,共刻人物115个、飞禽33只、走兽67只及亭台楼阁等多处。构思新颖,刀法圆熟,精美绝伦。大门前有高2.4米石狮一对,两侧为两根铁铸旗杆,高约16米,重达12000余公斤。上铸蟠龙、八卦、丹凤、日月、对联,方斗下悬有风铃,随风作响,清脆悦耳。戏楼戏台左右与钟鼓楼相连,平面呈“凸”字形,底层即大门通道。戏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上悬“演古风今”匾额,台前明柱挂有木刻对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柱枋之外镶有三国戏文18出,《长坂坡》透雕三层,镂刻人物23个、战马13匹,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楼檐、悬枋、板壁、栏杆等处尽皆雕饰。藻井彩绘9幅,皆戏文故事和各种图案,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戏台柱础也布满浮雕。整座戏楼,上下内外,雕绘满眼,美不胜收,对研究清代早期戏曲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戏楼北为关帝庙大殿,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内供关羽神像。两侧有小园,花卉松竹,环境十分清雅。殿前有看楼两座、金猊香炉一座、铁鹤蜡台一对。钟鼓楼上所置钟鼓,今钟存鼓毁。钟为康熙二年(1663)铸。大关帝庙建筑群,经过多次修缮,保存完好。清代山陕商人集资兴建,用为集会之所,亦称山陕会馆。

☚ 华佗祠   薛阁塔 ☛
花戏楼

花戏楼

又名歌台,位于亳州市北隅,因戏楼无处不花而得名。始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年间又增施彩绘和雕刻。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分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大殿等几个部分。大门为3层牌坊式,水磨砖结构,左为钟楼,右为鼓楼,上方额匾为“大关帝庙”;前有一对石狮雄踞两侧,两根盘龙铸凤的铁旗杆分插两旁。花戏楼面南坐北,戏台正中屏风上镌雕二龙戏珠,上悬匾题“清影妙舞”;台柱上悬有一对竖匾,上书:“一曲阳春唤醒千古梦”、“两般面目演尽忠奸情”。舞台由2排8根抱柱擎起,雕有《长坂坡》、《战潼关》、《空城计》、《孟德献刀》、《火烧司马懿》等18出戏文,另有彩绘图案100多幅,雕绘均精致生动。有人称花戏楼“无处不花”、“满台是戏”。戏台前有看楼两座。与戏台正面相对的是关帝庙大殿,后厅供关公塑像,大殿两侧是庭院,藏有赵孟𫗲、梁𪩩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刻。1949年,当地政府拨款维修,保持了“戏”、“花”、“楼”的特色,这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和雕绘、戏曲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国光楼   踏歌岸阁 ☛
000033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