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愤懑语出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文《报任安书》,司马迁在总结了古代“俶傥非常之人”在身处困境下发愤著书的现象后,指出“及如左丘明无且,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所说的“愤”,即怨。司马迁认为许多著作家都是由于遭遇不幸,受到社会的迫害和压抑,“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有才不被用,有志难施伸,为了“遂其志之思”,才“退论书策”,著书立说,以“舒其愤”,表达心中的不平,以期“思垂空文以自现”,留传后世。“舒愤懑”之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文人的压抑及文人的不满与反抗,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文章也必然表现出强烈地批判现实的精神。司马迁“舒愤懑”之说对古代文人的创作的概括具有一定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