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口变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口变化 人口变化renkou biɑnhuɑ五六千年前,境内渭河、泾河流域居住着许多原始氏族部落。原始氏族时,后稷教民稼穑,人口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定都咸阳,境内人口进入稳定增长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口大幅度增长。咸阳、废丘、泾阳、好畤、斄、武功、漆县、栒邑、云阳、鹑觚10县均为万户以上的大县,其中咸阳约20万户,云阳7万户,共计35万户。每户以3人计算(秦户小,人少),约105万人,为当时陕西境内人口的三分之一。秦末,经过楚汉战争后,境内人口锐减至十分之二三,约30万人。西汉时,境内人口逐步增加。至平帝元始二年(2),境内有29万户,其中茂陵6万户,长陵5万户,云陵3万户,安陵、阳陵、平陵约10万户,其他县约5万户,每户以3.5人计算,共有人口101.5万人,与秦代人口基本相等。东汉时,人口大幅度减少,各县人口仅为西汉时的20%,约20万人。魏、晋以后的一千多年里,人口总量起伏不定。明嘉靖时,共有2.94万户、约31.43万人。清代,人口稳定增长,乾隆年间突破百万大关。道光三年(1823)共有136.2万人。民国初年,战乱不已,灾荒频冗。民国十八年(1929)至二十二年(1933),境内大旱,人口降至百万以下。1935年,总人口为101.13万人。至1949年,人口增至165.18万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境内人口增长一度过快。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至当年7月1日零时,(按照1999年咸阳市行政区划,下同)有37.5万户、186.3万人。1964年7月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有46.9万户、253.6万人。1982年7月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有75.4万户、370万人。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有95.5万户、422.6万人。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121.22万户、483.87万人。咸阳市区人口变化也很大。市区(即原咸阳县)自明万历十九年(1591)始有人口记载,计有2.74万人。至清顺治十四年(1607)有1653户、0.93万人。乾隆十六年(1751)为15127户、10.46万人。道光三年(1823)增至11.38万人。民国初年,咸阳县人口虽有减少,但仍保持在10万以上。1928年降至8.14万人。1931年为0.94万户、4.88万人。1935年回升到1.33万户、8.05万人。1937年增至1.33万户、8.29万人。1949年解放时,咸阳县人口达到15.19万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市区人口迅速增加。1980年共有人口47.57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2.62万人。1990年,秦都、渭城两区共有人口63.8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2.30万人。至2002年底,秦都、渭城两区共有22.59万户、82.33万人,比1949年净增67.14万人。 ☚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性别结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