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口地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renkou dilixue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人口数量、构成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有:
❶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有两种,一种是人口的静态分布,一种是人口的动态分布。前者指某一特定时刻或时段的人口分布状况,主要指人口的集中和分散的大趋势,如城乡人口构成,人口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等。衡量人口集中与分散的主要指标有算术密度(单位面积人口数)、生理密度 (单位耕地面积人口数量) 和农业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后者指一个地区人口变迁状况,如人口的增加和减少、城乡人口的变动等,主要阐明当代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主要特点: 人口增长加快; 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大; 人口增长有明显地区差异性。
❷研究人口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人口的文化状况和人口的健康状况。前者主要以人口受教育程度表示,重点研究人口的文化构成,如每一千人口中大学毕业人数,高中毕业人数,初中毕业人数,12岁以及12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数。一般讲发达国家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发展中国家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后者主要用人口与营养、人口与健康状况表示。人口发育需要各种维生素、蛋白质、糖、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许多微量元素,这不仅仅是吃饱就能达到的,还需膳食平衡,据统计世界人均每天卡路里摄入为2590千卡,其中发达国家为3421千卡,发展中国家2403千卡。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和社会福利状况有关。与人口健康有很大关系的是疾病。造成疾病的原因以及传染病、慢性病、遗传病等疾病的空间分布都是人口素质研究的内容。
❸研究人口构成,主要包括人口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等人口的自然特征,也包括人口的职业构成和劳动人口与被扶养人口的比例等社会经济特征。人口的性别构成常用性别比例表示,人口的年龄构成常用人口年龄金字塔表示。人口构成对国民经济发表和人类自身生产有重大影响,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
❹人口移动。包括人口移动原因,人口移动方式,古代和现代的主要的人口迁移路线,人口迁移对迁出国与迁入国的经济影响。
❺人口问题与控制人口的政策,人口预测模型。
人口问题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希腊希罗多德的著作到我国的 《汉书·地理志》都包含了一些详尽的人口资料。人口地理最早的一些理论孕育在人文地理学的著作中,主要是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如F·拉采尔学派的“自环境决定人类在地球上分布”的理论,以白吕纳代表的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的 “人是一个积极力量,不能用环境因素来解释一切事实”的观点,都影响了人口地理学的发展。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地理学发展仍比较缓慢。50年代以来人口地理学迅速发展。论文迅速增加,并出了不少专著。如1956年B·加尼尔的 《人口地理学》,P·乔治1965年发表的 《人口地理学》,约翰·克拉克的《人口地理学》,苏联科瓦列夫等的《苏联人口地理学》,苏联皮克什舍夫斯基的《人口与地理》,波兰雅盖尔斯基的《人口地理学》,法国巴黎大学地理系出版的 《人口地理》等等。这都标志着国外人口地理学已进入成熟阶段。我国近几年人口地理学获得的新的活力,已出版的人口地理学专著有胡焕庸、张善余的《世界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地理》,林富瑞的《河南人口地理》 等。
工业革命后,人口迅速增长,人口问题波及许多国家,所以近200年来许多学者对人口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人口地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影响较大的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寅初 “新人口论”、适度人口理论、人口循环理论等。马尔萨斯人口论产生于18世纪末期,主要论点有两个:第一,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生活资料的增长越来越落后于人口增长。第二,为限制人口增长,疾病、战争、灾荒等都是合理手段,即“积极抑制”; 后来又提出 “道德抑制”手段,即节制生育。马尔萨斯人口论抛开了人口增长的社会本质,受到许多学者尤其是马克思的猛烈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是50年代提出的,主要论点是:人有权享受好的生活,应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积累资金,如果人口增长率过高将减缓资金积累; 中国人口资源丰富,现代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不大,较大的人口规模将加剧劳动力供需的矛盾; 为了发展,需要有科技条件,人口文化素质要有较大的提高,但人口规模过大将阻碍这种提高;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积累;人口高速增长将与轻工业争原料,从而使农、轻、重出现不良循环。其结论是控制人口规模。适度人口论认为人口不足对生产有不利影响,首先是劳动力不足,其次是实现生产专业化困难。但人口过剩也有缺陷,如对资源压力大,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下降,等等。因此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适度人口论的不足之处是适度人口很难确定,而且适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而且它忽略了对人口质量方面的要求。我国宋健曾以适度人口论对我国未来人口进行了预测。人口循环理论又称“人口过渡”或人口转换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一般分为人口低增长、人口膨胀、人口控制三个阶段。由于后一阶段因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观念的变化,出生率也相应下降,表现出人口的低增长,与第一阶段有相似的增长特征,故称“循环”。人口循环理论对研究现代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特征和人口趋势有一定参考价值。

☚ 城市规划   人口分布 ☛

人口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研究人口地理分布规律。主要内容有:影响人口分布的环境条件,人口数量与人口构成,人口自然变动与人口迁移,人口地理分布,城乡人口分配,劳动力资源和人口区划等。


人口地理学

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人口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构成的区域性差异和容量大小,以及地理因素对人口生育、死亡和各种迁移的影响。参见“地理”中的“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的空间形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的科学,是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人口地理学是从空间角度研究人口数量、质量与各种人口构成 (性别、年龄、职业、民族、阶级等的构成)、居住方式的地域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地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舞台。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 “种的繁衍”,总要分布在地球上这一或那一地区进行劳动和生活,创造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有极大的地域差别: 光、热、水、土、生物和矿物资源的分布与丰度不同,为人类提供的劳动资料和生活环境不同,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方式不同,社会发展快慢早晚也有别,生产力水平与消费水平有高有低,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条件以及人们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地域差别。这些差别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质量高低和各种人口构成的地域特征与地区差别,反过来,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质量与各种人口构成的地域特征,又不断地影响着各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与经济地理面貌,对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从人口地理角度进行研究,以探索人口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关系,为寻求合理的人口分布与地区结构开辟道路。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揭示各种人口现象在地区分布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阐明人口地区分布异同的原因,评价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数量多寡、密度大小、质量高低以及各种人口构成类型与居住方式同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条件的相互关系,找出促进或抑制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找出人口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据此预测各国各地区人口生产与再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前景,为按地区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为调整人口布局与生产力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人口地理规律也必然受生产方式所支配,随着生产方式的更迭而变动; 但是,人口地理特征也受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研究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特征,都离不开该国该地区的地理环境: 人口地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因此,人口地理学又是一门区域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的科学,是介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学科。
目前,人口地理已经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其分支学科从人口地理学理论、人口地理思想史,到历史人口地理、人类地理、人种地理、民族地理、国家或地域人口地理、聚落或居民点地理 (包括城市地理)、劳动资源地理、人类文化地理、人类疾病地理、人口迁移地理,以及人口地理调查,人口地图编制等。
资产阶级人口地理学的方法论以唯心主义、地理决定论和折衷主义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地理学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研究人口地理学的方法有综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地理比较法和人口经济函数分析法。而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以人口地理调查为基础,以人口地图为工具,以人口区域分析为核心。

☚ 人口社会学   劳动资源 ☛
000011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