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盒
食用器皿。又称食盒。明清皇帝进膳地点并不固定,多在皇帝的寝宫或经常活动的地方。御膳房与进膳地点往往相隔较远。为了保持汤菜的温度,专门制作了木制膳盒。盒呈圆形,漆明黄色,上雕蓝色二龙戏珠图案,盒内盛放汤菜器皿的下边嵌有一个锡制座,座的凹槽内盛滚烫的热水,盒外包裹绣有飞龙图案的明黄色棉垫,封的密不透气,保温时间较长。等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捧盒太监手套白套袖,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排成一队,各捧一盒依次进入用膳地点,再由内侍太监启开盒盖,将汤菜取出放在膳桌上。另有一种比八仙桌略小的大膳盒,专备赏赐之用。清代皇帝往往向宫外各王府赐食,通常是将膳桌上吃剩下的食物,装进大膳盒内,用染成红绿色的麻绳捆扎好,由两名太监用一根漆成红绿色的扁担将其抬至王府,以此表示特殊的恩典。

清剔红飞龙宴盒